1.山东民俗旅游景点山东被称为齐鲁大地,礼仪之邦。鲁中平原以农耕文化为特色,潍坊风筝、杨家埠年画散发着浓郁的泥土气息;胶东沿海的渔民风情浓郁,奔放不羁;鲁西地区有着丰富的传统,是孔孟之乡。受独特的地域文化影响,山东美国的民俗是多样的,无穷无尽的。2.山东民俗文化旅游景点山东普通节日习俗:1.春节旧俗春节从农历正月初一零点开始。在山东,父母通常首先起床去分发纸张并在开门之前,在他们能说话之前,放上一根火鞭。男人在父母的带领下崇拜天地之神。春节的第一餐是饺子。煮饺子的时候,放鞭炮。为辟邪求福,一些地区用芝麻秆煮饺子,寓意新年芝麻开花,日子越来越好。要煮更多的饺子,你必须吃得足够多。饭后要把馒头放在锅里,意思是绰绰有余。饺子做好之后,先捧一碗敬天地,再捧一碗敬灶王爷。用餐时,除了每人一碗外,还要多上一两碗,希望大家都兴隆。2.济南春季文化周每年9月,在泉城广场,都会有大型的广场文艺晚会、焰火晚会、泉水文化体验活动。大湖有铁人三项比赛;还有南山水节在南部山区。3.蓬莱钓鱼灯会它是每年农历正月十三和十四。当时,渔民前往蓬莱龙歌宫送灯笼,并表示敬意,祈祷一个安全的海洋和渔业丰收。后来,他们设立祭祀船,送渔灯和放鞭炮,同时举行娱乐活动。3.山东民俗旅游景点大全此问题的参考答案:1.4A风景区、国家水利风景区、洪河旅游区、微山湖湿地、滕州、枣庄微山湖湿地红河旅游景区,位于枣庄市滕州市滨湖镇,是华东地区保存原始、湿地景观最好、面积最大的荷花观赏地,被誉为中国莲花之都。景区总面积90平方公里,湖区60平方公里。区内山水秀丽,碧水白帆,红莲绿苇,海鸥浣熊,一年四季如画。主要有盘龙岛、小李庄、水生植物园、湿地漂流园、荷花精品园、湿地博物馆等景点。地址: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滨湖镇2.4A风景区瀛台生态温泉度假村山东新瀛台温泉度假村是集生态餐饮、温泉洗浴、酒店住宿、旅游度假、休闲娱乐、运动健身、会议展览为一体的综合服务场所,总占地面积380亩。建有生态餐饮中心、温泉洗浴中心、盈泰酒店、水世界等。英台温泉深达1580米,是典型的富锶温泉,富含36种矿物质。温泉水被称为富锶铁泉金汤,因为它与空气接触后氧化成铥黄色。地址: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南三公里104国道西3.滕州市鲁班纪念馆鲁班纪念馆位于山东滕州龙泉广场,占地15.2亩,规划建筑面积10000平方米。鲁班纪念馆主楼取继承和发展作为设计理念,采用仿古与现代相结合的建筑风格,以鲁班发明的榫卯结构为主,混凝土框架为辅,建筑面积8600平方米。设有朝拜馆、航天馆、木工馆、石博物馆、鲁班庙会、今日sBanmen。鲁班纪念馆的建设突出了一百个工人的祖先。它采用仿古建筑风格,以民用建筑为主体地址: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东北15公里处5.枣庄市滕州龙源古镇3A景区滕州龙源古镇,位于山东省滕州市西南部,是国家3A级旅游景区,24小时开放。它的主要景点是龙源、湖水和元宵节。街道东西两侧错落有致的四合院给龙源古镇增添了更多的舒适感。四合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寓意团圆和美好。立体四合院在创意上独树一帜,将前庭、中庭、正房合二为一,既节省空间,又充满新意。四合院内部装修复古,临水而居,龙源古镇尽收眼底。遥望玉桥,微风拂过,送来阵阵莲香。池中荷花遮天蔽日,夏日里蓝叶红花的花,满溢着莲香;秋天,荷花盛开,摇曳多姿。地址:山东省枣庄市滕州6.枣庄滕州莲青山景区3A景区莲青山景区位于滕州市东北部东郭镇。洞与谷一脉相连,悠悠白云飘于千洞。远远望去,仿佛莲青山出云,人在其中,其乐融融。有许多莲花峰,谷多和洞穴,被称为99莲花峰。主峰莲花峰海拔720米,次峰莲花峰海拔603米。主要山峰有莲花峰、大寺峰、玉女山、摩天岭;主要峡谷有田童大峡谷、情人谷、怀化谷、莲花池谷、南北岗沟、葫芦套、陡沟谷、行水谷、左子泉谷等。著名的洞穴包括桃花洞、万仞洞、仙人洞、水帘洞和华佗洞。地址: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东郭镇7.人民纪念馆山东南部的抗日武装起义这座纪念馆位于滕州市大武镇红山口,是为纪念鲁南人民抗日武装起义而建,经滕州市委市政府批准。南方人民抗日武装起义是抗日战争初期,在中共山东省委领导下,山东人民为开展抗日武装斗争而发动的一次起义。穿过广场,登上楼梯,来到人民纪念馆这是中共中央军委委员、总政治部主任李将军亲笔题写的《鲁南抗日武装起义胜利宣言》。纪念馆东西走向,上下两层,建筑面积4000多平方米。雄伟壮观,鲁南罕见。地址: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大武镇任山村国防路936号8.薛城遗址文物保护单位薛城遗址位于南京市高淳区惜春街,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于1997年11月被发现。是南京地区面积较大、年代较早的史前古文化遗址。是继唐山南京人之后,南京的重大考古发现,距今5500年至6300年。其中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地址:山东省枣庄市滕州9.藤县县委纪念馆和藤县抗日民主政府旧址景区2A藤县县委、藤县抗日民主政府旧址纪念馆分为东、西院,展览分为三个系列、六个展厅、九个展室。博物馆收集和展示了近100件历史文物、数千张珍贵照片和600多件历史文献和书籍。通过图表、照片、场景等形式,以党的核心精神价值观为主线,重点展示了中共滕州党组织建立、发展、壮大的革命历程和滕州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取得的辉煌成就。纪念馆是一本生动的历史教科书,再现了滕州人民不屈不挠的历史。地址:李庄维维尔等。都走向了全国,走向了世界。丰富的民俗也孕育了不同的地域方言。山东方言属于北方方言分为冀鲁官话、中原官话和胶辽官话三类。济南、聊城、德州、滨州、淄博、泰安等地属于冀鲁官话,是山东省一种通俗易懂的方言。鲁南鲁西南,包括菏泽、济宁、枣庄、临沂等地,属于中原官话,方言难懂。山东半岛的青岛、烟台、威海、日照属于胶辽官话,又称胶东话,最难懂。由于地域、文化、生活习惯等原因,方言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表现出很大的差异。6.山东省民俗风情台儿庄古城,白天160元,晚上18:00后100元;它网上订票更便宜。去台儿庄古城一定要看夜景。只有去过台儿庄古城,你才会知道这里的奇幻魅力,你才会知道这是一个让你魂牵梦绕的地方。自台儿庄古城恢复重建以来,它被赋予了与梦有关的各种含义。有些人说,周庄是怀旧,平遥是疗伤,丽江是艳遇,台儿庄是幻境。复兴的台儿庄古城就像一场梦,跨越了历史的时空,但也是可以经历的现实。江南古镇的小桥流水,没有老地方的大仗大,它是民族精神的象征,是历史的丰碑,是运河文化的载体。这里还有许多遗迹,被世界旅游组织誉为活的古运河和京杭运河唯一的遗产村。重建台儿庄古城,是几代台儿庄人的梦想。古老的河道,古老的码头,一座可以荡舟游遍全城的中国古代水城,中国第一座二战纪念城市,第一个两岸交流基地。重建的台儿庄古城和华沙一起,是世界上仅有的两座因二战炮火摧毁而重建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城市。江北水乡运河古城现在已经成为枣庄的名片s新城市。2012年,台儿庄古城成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不得不看的景点:步云廊桥、元老院码头、大衙门街、日升昌吉、翠屏书院、谢裕达茶店、天后宫、川兴街、关帝庙、大福地、台儿庄大战遗址公园、城楼、台湾地区街等。2010年至2012年,山东省十大旅游景点依次为:海滨城市、泰山、台儿庄古城、泰山温泉城、沂蒙山、济南红谷野、青州云门山、龙口南山...
传统节日形成,是一个民族或国家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中国传统节日多种多样,是我中国悠久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远古先民时期发展而来的中华传统节日清晰地记录着中华民族丰富而多彩的社会生活文化内容。自2008年起,国家法定节假日中,新加了清明、端午、中秋三个传统节日。1、春节时间:狭义农历正月初一,广义农历正月初一至正月十五古称:元日、元旦、元正、元辰、元朔、岁旦、岁首、岁朝、新正、首祚、三元(“正”即正月之“正”)。俗称“过大年”。春节是指汉字文化圈传统上的农历新年,传统名称为新年、大年、新岁,但口头上又称度岁、庆新岁、过年。古时春节曾专指节气中的立春,也被视为一年的开始,后来改为农历正月初一开始为新年,一般认为至少要到正月十五(上元节)新年才结束。春节和新年的概念,最初的含意来自农业,古时人们把谷的生长周期称为“年”,《说文。禾部》:“年,谷熟也”。春节(夏历新年)源自何时很难考究,不过一般认为起源于中国殷商时期的年头岁末祭神、祭祖活动(腊祭)。“年”的名称是从周朝开始的。至于岁首(一年开始)时间的确定(换言之,月序的排列)还与天文历法有关(如前所述),传说夏在寅月(今农历正月),商在丑月(今农历十二月),周在子月(今农历十一月,即冬至所在月),秦在亥月(今农历十月),到西汉才又恢复夏正,定寅月(今农历正月)为岁首,一直沿用至今。实际上古代的“春节”,是指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相关传说: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百姓。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这年除夕,桃花村的人们正扶老携幼上山避难,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只见他手拄拐杖,臂搭袋囊,银须飘逸,目若朗星。乡亲们有的封窗锁门,有的收拾行装,有的牵牛赶羊,到处人喊马嘶,一片匆忙恐慌景象。这时,谁还有心关照这位乞讨的老人。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兽,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兽撵走。老婆婆惊目细看,见他鹤发童颜、精神矍铄,气宇不凡。可她仍然继续劝说,乞讨老人笑而不语。婆婆无奈,只好撇下家,上山避难去了。半夜时分,"年"兽闯进村。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年"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年"朝婆婆家怒视片刻,随即狂叫着扑过去。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年"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婆婆的家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惊惶失色,狼狈而逃了。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乞讨老人的许诺乡亲们一齐拥向老婆婆家,只见婆婆家门上贴着红纸,院里一堆未燃尽的竹子仍在"噼里啪啦"炸响,屋内几根红蜡烛还发着余光……欣喜若狂的乡亲们为庆贺吉祥的来临,纷纷换新衣戴新帽,走亲访友。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兽的办法。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适用地区:春节是汉族最重要的节日,但是满、蒙古,瑶、壮、白、高山、赫哲、哈尼、达斡尔、侗、黎等十几个少数民族也有过春节的习俗,只是过节的形式更有自己的民族特色,更加蕴味无穷。习俗:守岁放鞭炮 贴春联 拜年 吃饺子 吃香肠,腊肉 看春晚(近年来才有)2、二月二龙抬头龙抬头(二月二,南方为“社日”,北方为“龙抬头”节)又被称为“春耕节”、“农事节”、“春龙节”,是汉族民间传统节日。龙抬头是每年农历二月初二,俗称青龙节,传说是龙抬头的日子,它是中国城乡的一个传统节日。人们庆祝“龙头节”,以示敬龙祈雨,让老天佑保丰收。节日习俗:恭祭华胥氏过“龙头节”,充满了崇拜龙的思想观念,以为龙治水行雨,决定庄稼丰歉,万万得罪不可。旧时这天早晨,人们要敬奉碾子,传说碾子是青龙的化身。有的还把磙子支起来,表示“龙抬头”。俗话说:“正月不剃头,剃头死舅舅。”所以大人小孩多在这天剃头理发,意思是剃“龙头”,以显尊贵、图吉利。妇女忌做针线怕“扎瞎了龙眼”;不磨面,不碾米,不行大车,怕“砸断了龙腰、龙尾”。其实,“正月不剃头,剃头死舅舅。”一说实为讹传,其中的“死舅”其实是“思旧”的变音,这种说法的起因也与沈阳有关。清朝成立后,当时不少汉人为怀念明朝,就在正月里不剪发以表示“思旧”,但又不敢公开与清朝政府对抗,于是就有了“正月剪头死舅舅”的说法,并一直流传下来。北方地区习俗------引龙、除虫、薰虫、剃龙头(理发剃头)、食俗、嫁女住春、禁忌(忌动针线、忌担水、忌洗衣、忌磨面)南方地区习俗------祭社(主要活动是祭祀土地和聚社会饮,借敬神、娱神而娱人)二月二这天大多数农家都吃“鼓撅”(手搓面条),俗称“顶门棍”。为什么吃“鼓撅”?有人说,吃了“顶门棍”,把门顶住,邪祟不入,一年太平。有人说,过春节大家都吃闷了、玩昏了,吃一顿“鼓撅”顶灵性,就开始干活过日子了。也有在二月二这天吃搅团的,说是给龙糊鳞整甲,使龙抖擞精神升天降雨。有几句讽刺懒婆娘的民谣说:“过了正月二十三,懒婆娘愁得没处钻。又想上了天,没鞋穿;又想钻了地,没铧尖;又想上了吊,丢不下二月二那顿油搅团。”当地还有在这天炒豆子的习俗,民谣曰:“二月二,龙抬头,家家锅里嘣豆豆,惊醒龙王早升腾,行云降雨保丰收。”有人还在附近的药王庙里烧香叩头,祈保平安。地方风俗:山东滕州聊城一带二月二这天男性都要理发,龙抬头这天理发希望一年好运。滕州 青岛地区吃棋子和炒豆,象征着“金豆开花”。炒玉米:传说中每年二月二炒玉米的传统,就是纪念义龙为解人间乾旱之苦,甚至不惜冒犯天条。传说玉龙因不忍人民受乾旱之苦,义助人民降雨而被玉帝所囚,并立下规条,只有金豆开花才会予以释放。人民因感激玉龙义举而齐集一起炒玉米,因样子像金豆开花而令看管的太白金星看错,并释放了玉龙。而每年二月初二炒玉米的传统亦保留了下来。节日传说:在我国北方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神话故事。说武则天当上皇帝,惹恼了玉皇大帝,传谕四海龙王,三年内不得向人间降雨。不久,司管天河的龙王听见民间人家的哭声,看见饿死人的惨景,担心人间生路断绝,便违抗玉帝的旨意,为人间降了一次雨。玉帝得知,把龙王打下凡间,压在一座大山下受罪,山上立碑:“龙王降雨犯天规,当受人间千秋罪;要想重登灵霄阁,除非金豆开花时。”人们为了拯救龙王,到处找开花的金豆。到次年农历二月初二,人们正在翻晒玉米种子时,想到这玉米就像金豆,炒一炒开了花不就是金豆开花吗?于是家家户户爆玉米花,并在院子里设案焚香,供上开了花的“金豆”。(传说有误,武则天是唐朝时期人物,玉米是明朝才传入中国的,那时哪里来玉米种子?)龙王抬头一看,知道百姓救它,便大声向玉帝喊道:“金豆开花了,快放我出去!”玉帝一看人间家家户户院里金豆花开放,只好传谕,诏龙王回到天庭,继续给人间兴云布雨。从此,民间形成习惯,每到二月初二这一天,就爆玉米花吃。3、元宵节
重阳节(The Double Ninth )农历...
聊城春节后民间节日习俗
大年初一,作为新年伊始,人们家家户户大人孩子都会起早,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起早预示着早起的人来年会很勤劳,有福气。起床后,便开始张罗初一的饺子,水饺煮好后,先盛出几碗敬天地祖宗,同时放鞭炮,烧纸钱。饺子要煮得多,必须有余,放在锅内,意在有余头。就餐时,除每人一碗外,还要多盛一到二碗,意在希望人丁兴旺。
饭后便开始拜年,也有饭前拜年的。首先进行家拜,一家人中,晚辈给长辈拜年,平辈之间互相拜年;尔后进行近拜,就是给没出五服的长辈拜年;最后是远拜,给出了五服的长辈和亲朋好友拜年。旧时拜年要磕头,现在一般只是问好。晚辈向长辈拜年时,长辈要给压岁钱。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另外,初一拜年,男子与已婚妇女参加,男女分开,拜过自家长辈,再拜族内各长辈,此谓“合族拜年”,之后,由族长率领到各庙宇、异姓祠堂内敬拜神位以解往年纠纷怨气,此则谓“拜团结年”。此谓“拜庄乡年”,最后,村长指挥全村人于村中十字路口互拜。拜完后,各自回家同各族长期在外的弟兄叙旧聊家常。
大年初一忌讳很多,忌扫地,,要把垃圾往屋里扫,寓意在于这样不会失财,有聚宝之意。这一天还忌打人骂人,要多说吉利话,还忌看医生,忌动针钱。
大年初二,在很多农村地区是忌讳串亲戚的,这一天是各家祭祖的日子,各族弟兄会一起上祖坟,通常会带上家里的男孩。但这时的城市里是媳妇回娘家,小孩子看老爷老年的日子。而大年初三是大多农村回娘家的日子。
正月初五俗称破五。民俗一说破五前诸多禁忌过此日皆可破。按照旧的习惯要吃水饺,我们也称叫“煮饽饽”或“扁食”。吃饺子是因为人们希望把一年所有坏事都包在饺子里,然后吃掉,以祈求新年的好运连连。一般破五这一天不宜做事,否则本年内遇事破败。破五习俗除了以上禁忌外,主要是送穷,迎财神,开市贸易。
每年的正月初,是人们走亲访友的季节,不管是七大姑还是八大姨,平时忙了不走动,到了这个时侯都要去走走看看。一般是按重要程度按次序走。先走娘家,再走其他亲戚。有是亲戚比较多,就会有未成家的青年男女去看望比较亲近的姑姨舅舅。咱中国人注重礼节,走亲戚不能两只手提着十个手指头,多少要带写些东西,聊表心意。
初一到十五,我们乡下的年似乎一天浓比一天。这期间的娱乐活动也是多种多样,舞狮子、扭秧歌、踩高跷、唱大戏可以称得是我们过年必不可少的一顿节日大餐。“山东秧歌”源远流长,风采独具,我们村每年年后都会组织秧歌队,敲锣打鼓扭跳唱说,呈现出一种欢快幸福祥和的景象。男性的粗犷豪放、女性的妩媚柔韧,都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
年后从正月初一开始,人们又忙着拜年串亲,同时排练节目准备着闹十五,节目的气氛丝毫不减。正月十五元宵节,是我国们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也叫元夕、元夜,又称上元节,因为这是新年第一个月圆夜。它又是新年的尾声,人们一致认为一直过了正月十五,才算是过好了年。元宵节这天是灯节,尤其市里,会提前一两天准备五彩缤纷的灯笼,十五这天农村的人们也有的会赶去市里看花灯,图个吉祥热闹。
春节的喜庆气氛太浓重了,不仅使年前冬至日成为当前一种时尚,就连春节半月多后的“二月二”也漫天洋溢着欢快的节日气氛。
二月二——“龙抬头的日子”。在这一天,每家每户都要炒豆子,也叫“蝎子爪”。 俗话说“二月二,龙抬头,蝎子、蜈蚣都露头。”因为古人认为万物都随节气、时令的变化而变化,当惊蛰将到之时,万物都在复苏萌动,蝎子等也在蠢蠢欲动,因此想象为豆子也象蝎子欲伸动爪子活动起来,但经人们一炒,其爪子就会缩回去,从而使所炒的豆子的营养价值更高,保证了其本元没有一点外泻。另外还有“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的民谚,都表达了是人们祈福的愿望。
旧俗春节从初一零点开始,山东各地一般由家长首先起来“发纸”,开门前先放一挂火鞭,然后才能说话。男人在家长的带领下祭拜天地神灵。春节的第一顿饭都是吃饺子。煮饺子时,要鸣放鞭炮。为驱邪恶、求吉利,有的地区烧火煮饺子要用芝麻秸,意味着新一年象芝麻开花节节高,日子越过越好。饺子要煮得多,必须有余,饭后锅内要放上馒头,意在有余头。水饺煮好后,先盛一碗敬天地,再盛碗敬灶君。就餐时,除每人一碗外,还要多盛一到二碗,意在希望人丁兴旺。吃饺子充满了节日的欢乐气氛。春节的饺子里多包有钱、枣、栗子等,吃到红枣,意味着新一年能起早干活,勤劳致富;吃到栗子,意味着新的一年能出大力,流大汗;吃到花生米,就能长命百岁;吃到钱,就能发财。不管谁吃到其中的哪一种,大家都衷心地祝贺。如果小孩吃到了钱,家长更十分高兴,认为孩子有出息,除了鼓励以外,还要赏钱,以示祝贺。许多地方初一吃素馅饺子,取“素静一年”之意。临清地方初一早饭吃各种馍馍、枣糕、粘窝窝等,又佐以各种丸子、粉条、白菜熬成的“全菜”,名为“吃全年的饭菜”。春节拜年的习俗由来已久,至今不衰。首先进行家拜,一家人中,晚辈给长辈拜年,平辈之间互相拜年;尔后进行近拜,就是给没出五服的长辈拜年;最后是远拜,给出了五服的长辈和亲朋好友拜年旧时拜年要磕头,现在一般只是问好。
1、蒸花糕
每当进入腊月二十日以后,人们就开始忙碌着蒸过年的花糕了。蒸花糕所用原料主要是面粉和干枣,面粉必须用当年收获的新鲜小麦磨成的面粉。这花糕的糕与“高”同音,而且一层比一层高,寓意日子红红火火,甜甜蜜蜜,生活年年高、步步高,花糕越高越吉利。
2、祭灶
民间祭灶,源于古人拜火习俗。《释名》:“灶。造也,创食物也。”灶神的职责就是执掌灶火,管理饮食,后来扩大为考察人间善恶,以降福祸。
3、春联
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挑漂亮的红春联贴于门上,辞旧迎新,增加喜庆的节日气氛。春联的另一来源是春贴,古人在立春日多贴“宜春”二字,后渐渐发展为春联,表达了中国劳动人民一种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
在农村或者小县城时常可以看到一些特别颜色纸张写的春联:原先春联题写在桃木板上,后来改写在纸上。桃木的颜色是红的,红色有吉祥,避邪的意思,因此春联大都用红纸书写。
但庙宇用黄纸,家里老人去世了,晚辈家一般从当年起三年不贴红春联,守制(服孝未满)用白、绿、黄三色,第一年用白纸,第二年绿纸,第三年黄纸,第四年服丧期满才恢复用红纸,故白绿黄三色的对联俗称“孝联”“孝春联”或“丁忧联”。
也有的地方头年贴黄对联,次年贴蓝对联,第三年贴绿对联。也有的地方干脆三年都不贴对联以寄托哀思,故春节贴对联是有必要的。
中国传统节日多种多样,是我中国悠久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重大的传统节日有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形成,是一个民族或国家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
上一篇:今年属马的人运程如何?
下一篇:文昌塔五帝钱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