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九日重阳节的来历具体如下:
古人认为“九”是最大的阳数,九月初九正好是日月重合最大的阳数,所以称之为重阳节。
另外由于“九”是最大的一位阳数,因此“九”又被古人赋予了更深层次的意思,比如“九州方圆,九五至尊,九九八十一难”等等,说的都是极致的大和极致的尊贵。
民间有句话叫做“九九归一”,也就是达到极致“九”以后将回落,这和月盈则亏有异曲同工之妙。
因“九九”谐音“久久”,久久乃长寿的意思,到后来重阳节又被引申为老人节,寓意长寿。
2006年我国把重阳节申请为国家非物质遗产,2012年我国把重阳节定为敬老节,也就是从那时把这一传统节日赋予了新的内容,现如今“敬老爱老”成了重阳节的主旋律。
回溯历史,最初的重阳节是祭祖、祈祷丰收的节日。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人们把庄稼入了仓,怀着丰收的喜悦为祖上敬香献上贡品,感谢祖上保佑丰收。
重阳节这一天有登高望远的习俗,按照阴阳学来说,秋天是肃杀的季节,比如古代朝廷杀人多在秋后处斩,如此一来低洼地带容易聚集浊气,高处则是清气上扬的集聚地,人呼吸清气则神清气爽,也就是说登高望远有益于身体健康。
由于深秋来临,重阳节也是万绿凋零的季节。恰好这和一年之始的“踏青”遥相呼应,所以重阳节又有“辞青”之说。
重阳节的来历简短
重阳节的来历简短,重阳节是农历九月九日,也叫重九节,是中国传统的一个节日,民间节日从历代沿袭到现在,下面我整理了重阳节的来历简短,欢迎大家借鉴和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重阳节的来历简短1 农历九月九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重阳节。《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
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形成,到了唐代被正式定为民间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
每到重阳节,根据各地条件不同,人们会举行不同的活动, 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
重阳节的来历简短2 一、关于重阳节的来历说法很多,较为常见的是:
1、农历九月初九,为传统的重阳节。源自古老的《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古人认为是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并且从很早就开始过此节日。
2、源于公元前五世纪春秋战国时代的齐景公。九月初九的这天他带了很多人登高山,爬城垣,感到秋高气爽,心旷神怡,于是认定是个吉日。以后,每年这天他都要外出登高。后人仿之,形成习俗。
3、据《续齐谐记》记述:汉代桓景随《易》学大师费长房游学多年。一天,费大师对徒弟讲,九月九日那天应系茱萸登高,桓景及家人因听从师言幸免于难,而未及撤离的家畜全部患瘟疫而死亡。故每年九月九日外出登高,躲避灾难,相沿成习。
二、重阳节简介:
重阳节,又称重九节、晒秋节、“踏秋”,汉族传统节日。庆祝重阳节一般会包括出游赏秋、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与除夕、清明节、中元节三节统称中国传统四大祭祖的节日。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重阳与三月初三日“踏春”皆是家族倾室而出,重阳这天所有亲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灾”。
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自魏晋重阳气氛日渐浓郁,倍受历代文人墨客吟咏,到了唐代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
19 89年农历九月九日被定为老人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2006年5月20日,重阳节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三、重阳节的风俗:
1、重阳登高
重阳节首先有登高的习俗。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 早在西汉,《长安志》中就有汉代京城九月九日时人们游玩观景之记载。在东晋时,有著名的“龙山落帽”故事。
2、吃重阳糕
据史料记载,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 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并点蜡烛灯。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当今的重阳糕,仍无固定品种,各地在重阳节吃的松软糕类都称之为重阳糕。
3、 赏菊
重阳赏菊、饮酒、对弈 重阳日,历来就有赏菊花的风俗,所以古来又称菊花节。农历九月俗称菊月,节日举办菊花大会,倾城的人潮赴会赏菊。从三国魏晋以来,重阳聚会饮酒、赏菊赋诗已成时尚。在汉族古俗中,菊花象征长寿。 饮菊花酒 菊花含有养生成分,晋代葛洪《抱朴子》有南阳山中人家饮用遍生菊花的甘谷水而益寿的记载。重阳佳节饮菊花酒,是中国的传统习俗。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 菊花酒汉代已见。其后仍有赠菊祝寿和采菊酿酒的故事,如魏文帝曹丕曾在重阳日赠菊给钟繇(祝他长寿),梁简文帝《采菊篇》有“相呼提筐采菊珠,朝起露湿沾罗懦”之句,是采菊酿酒的事例。直到明清,菊花酒仍然盛行,在明代高濂的《遵生八笺》中仍有记载,是盛行的健身饮料。
重阳节的来历简短3 重阳节的起源
九九重阳,早在春秋战国时的《楚词》中已提到了。屈原的《远游》里写道:“集重阳入帝宫兮,造旬始而观清都”。这里的“重阳”是指天,还不是指节日。三国时魏文帝曹丕《九日与钟繇书》中,则已明确写出重阳的饮宴了:“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
晋代文人陶渊明在《九日闲居》诗序文中说:“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这里同时提到菊花和酒。大概在魏晋时期,重阳日已有了饮酒、赏菊的做法。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
到明代,九月重阳,皇宫上下要一起吃花糕以庆贺,皇帝要亲自到万岁山登高,以畅秋志,此风俗一直流传到清代。
重阳节的传说
和大多数传统节日一样,重阳节也有古老的传说。
相传在东汉时期,汝河有个瘟魔,只要它一出现,家家就有人病倒,天天有人丧命,这一带的百姓受尽了瘟魔的蹂躏。
一场瘟疫夺走了青年恒景的父母,他自己也因病差点儿丧了命。病愈之后,他辞别了心爱的妻子和父老乡亲,决心出去访仙学艺,为民除掉瘟魔。恒景四处访师寻道,访遍各地的名山高士,终于打听到在东方有一座最古老的山,山上有一个法力无边的仙长,恒景不畏艰险和路途的遥远,在仙鹤指引下,终于找到了那座高山,找到了那个有着神奇法力的仙长,仙长为他的精神所感动,终于收留了恒景,并且教给他降妖剑术,还赠他一把降妖宝剑。恒景废寝忘食苦练,终于练出了一身非凡的武艺。
这一天仙长把恒景叫到跟前说:“明天是九月初九,瘟魔又要出来作恶,你本领已经学成,应该回去为民除害了”。仙长送给恒景一包茱萸叶,一盅菊花酒,并且密授避邪用法,让恒景骑着仙鹤赶回家去。
恒景回到家乡,在九月初九的早晨,按仙长的叮嘱把乡亲们领到了附近的一座山上,发给每人一片茱萸叶,一盅菊花酒,做好了降魔的准备。中午时分,随着几声怪叫,瘟魔冲出汝河,但是瘟魔刚扑到山下,突然闻到阵阵茱萸奇香和菊花酒气,便戛然止步,脸色突变,这时恒景手持降妖宝剑追下山来,几个回合就把温魔刺死剑下,从此九月初九登高避疫的风俗年复一年地流传下来。梁人吴均在他的《续齐谐记》一书里曾有此记载。
后来人们就把重阳节登高的风俗看作是免灾避祸的活动。另外,在中原人的传统观念中,双九还是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意思,所以后来重阳节被立为才老人节。
九九重阳节的来历简介
九九重阳节的来历简介,重阳节是我国重要的的传统节日之一,是中国传统节日中四大祭祖节日之一,重阳节最初来源于古人对天象的崇拜,下面我就带大家了解一下九九重阳节的来历简介。
九九重阳节的来历简介1 九月初九重阳节,又称重九节、“老年节”,是中国传统节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在这一天举行登高赏秋、感恩敬老等诸多活动。关于重阳节的由来,有着多种说法。
《续齐谐记》中对重阳节由来的记载
《续齐谐记》,是一本古代中国神话志怪小说合集。作者是南朝梁吴均。书中记载了重阳节的由来。据说汝南郡有一个人,名叫桓景。此人志趣高洁,不慕荣华,一心只想修仙学道。他拜当时著名的道士费长房为师,苦心修学道法。
有一天,费长房对桓景说:“九月九日,你家里会有一场灾祸。你现在赶紧回家,通知你的家人,各自佩戴一个香囊,胳膊上还要捆扎一个吴茱萸枝条,然后登上高山之巅,在山上喝点菊花酒,才能够躲过这场灾祸。”
桓景对费长房的话非常信服,他立即起身赶回家中,按照费长房的教诲,让家人们做好各种准备,然后在九月初九这天,带领家人们一起登上高山之巅。一直到天色已晚,桓景才带领家人回到家中。到家里一看,只见家中的鸡犬牛羊等畜禽已经全都死去。
桓景的经历传开以后,人们都效仿他,在每年九月初九这一天,举行登高赏秋、佩戴吴茱萸等活动,“ 今世人九曰登高饮酒,妇人带茱萸囊,盖始于此 ”。
重阳节由来的其他说法
除了《续齐谐记》中的记载,重阳节的由来还有其他多种说法。汉代《西京杂记》中记载:“ 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 ”,认为重阳节是人们为了养生长寿而举行的一个节日。除此之外,重阳节还有祭祖、祭拜神灵、慎终追远、固本思源等多重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意义。
九九重阳节的来历简介2 因为古老的《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
重阳节首先有登高的习俗,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和登高相联系的有吃重阳糕的风俗。高和糕谐音,作为节日食品,最早是庆祝秋粮丰收、喜尝新粮的用意,之后民间才有了登高吃糕,取步步高的吉祥之意。
重阳日,历来就有赏菊花的风俗,所以古来又称菊花节。农历九月俗称菊月,节日举办菊花大会,倾城的人潮赴会赏菊。从三国魏晋以来,重阳聚会饮酒、赏菊赋诗已成时尚。在汉族古俗中,菊花象征长寿。古代还风行九九插茱萸的习俗,所以又叫做茱萸节。茱萸入药,可制酒养身祛病。
古人认为是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并且从很早就开始过此节日。庆祝重阳节的活动一般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音,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义,况且秋季也是一年收获的`黄金季节,重阳佳节,寓意深远,人们对此节历来有着特殊的感情,唐诗宋词中有不少贺重阳,咏菊花的诗词佳作。
19 89年,我国把每年的农历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因此重阳节又多了一层新含意。
九九重阳节的来历简介3 重阳情怀,秋风灿灿迎重阳,暖阳照耀异乡景,心怀思念寄乡语,独居异乡重阳节,明月当空思迁绪,星光闪耀重阳情,万里蓝天无云朵,重阳佳节思亲缘。10月8日迎来一年一度的九九重阳节,也被称之为老人节,那么重阳节的由来是什么?今天我就为您介绍一下九九重阳节的来历吧。
重阳节,又称重九节、晒秋节、“踏秋”,中国传统节日。庆祝重阳节一般会包括出游赏秋、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时间在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与除夕、清明节、中元节三节统称中国传统四大祭祖的节日。
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重阳与三月初三日“踏春”皆是家族倾室而出,重阳这天所有亲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灾”。19 89年农历九月九日被定为老人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2006年5月20日,重阳节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重阳的源头,可追溯到先秦之前。《吕氏春秋》之中《季秋纪》载:“(九月)命家宰,农事备收,举五种之要。藏帝籍之收于神仓,祗敬必饬。”“是日也,大飨帝,尝牺牲,告备于天子。”可见当时已有在秋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飨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
汉代,《西京杂记》中记西汉时的宫人贾佩兰称:“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相传自此时起,有了重阳节求寿之俗。这是受古代巫师(后为道士)追求长生,采集药物服用的影响。
同时还有大型饮宴活动,是由先秦时庆丰收之宴饮发展而来的。《荆楚岁时记》云:“九月九日,四民并籍野饮宴。”隋杜公瞻注云:“九月九日宴会,未知起于何代,然自驻至宋未改。”求长寿及饮宴,构成了重阳节的基础。
重阳节,起源于战国时代。
重阳节,起源于战国时代,原是一个欢乐的日子。古人将天地万物归为阴阳两类,阴代表黑暗,阳则代表光明、活力。奇数为阳,偶数为阴。
九是奇数,因此属阳,九月初九,日月逢九,二阳相重,故称“重阳”。这一天,正值仲秋季节,天高气爽,是登高远眺,舒畅胸怀的好时光。
九月,严寒的冬关即将降临,人们开始添置冬装,他们也不忘在拜祭先人时烧纸衣,让先人在阴间过冬。这一来,重阳节便演变为扫墓及为先人焚化冬衣的节日。
习俗
据文献记载,当时民间就有登高、饮菊花酒的风俗。我国人民对重阳佳节历来有着特殊感情,唐诗宋词中有不少贺重阳、咏菊花的佳作。
重阳节主要节俗活动是登高、赏菊、喝菊花酒、插茱萸、还要吃糕。每到重阳节正是登高远眺,舒畅胸怀的好时光。重阳节和其他传统节日一样,是家人团聚的佳节;也是一个纪念祖先的家人。不仅如此,在我眼中的重阳节还代表着人们各种各样的丰富情感。
重阳节由来介绍简短
重阳节由来介绍简短,重阳赏菊、饮酒、对弈 重阳日,历来就有赏菊花的风俗,所以古来又称菊花节。农历九月俗称菊月,节日举办菊花大会,倾城的人潮赴会赏菊。关于重阳节的来历说法很多,下面是重阳节由来介绍简短。
重阳节由来介绍简短1 一、关于重阳节的来历说法很多,较为常见的是:
1、农历九月初九,为传统的重阳节 。源自古老的《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古人认为是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并且从很早就开始过此节日。
2、源于公元前五世纪春秋战国时代的齐景公 。九月初九的这天他带了很多人登高山,爬城垣,感到秋高气爽,心旷神怡,于是认定是个吉日。以后,每年这天他都要外出登高。后人仿之,形成习俗。
3、据《续齐谐记》记述:汉代桓景随《易》学大师费长房游学多年 。一天,费大师对徒弟讲,九月九日那天应系茱萸登高,桓景及家人因听从师言幸免于难,而未及撤离的家畜全部患瘟疫而死亡。故每年九月九日外出登高,躲避灾难,相沿成习。
二、重阳节简介:
重阳节,又称重九节、晒秋节、“踏秋”,汉族传统节日 。庆祝重阳节一般会包括出游赏秋、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与除夕、清明节、中元节三节统称中国传统四大祭祖的节日。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重阳与三月初三日“踏春”皆是家族倾室而出,重阳这天所有亲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灾”。
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 ,自魏晋重阳气氛日渐浓郁,倍受历代文人墨客吟咏,到了唐代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
农历九月九日被定为老人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2006年5月20日,重阳节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三、重阳节的风俗:
1、重阳登高
重阳节首先有登高的习俗 。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 早在西汉,《长安志》中就有汉代京城九月九日时人们游玩观景之记载。在东晋时,有著名的“龙山落帽”故事。
2、吃重阳糕
据史料记载,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 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并点蜡烛灯。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当今的重阳糕,仍无固定品种,各地在重阳节吃的松软糕类都称之为重阳糕。
3、 赏菊
重阳赏菊、饮酒、对弈 重阳日,历来就有赏菊花的风俗,所以古来又称菊花节。农历九月俗称菊月,节日举办菊花大会,倾城的人潮赴会赏菊。从三国魏晋以来,重阳聚会饮酒、赏菊赋诗已成时尚。在汉族古俗中,菊花象征长寿。 饮菊花酒 菊花含有养生成分,晋代葛洪《抱朴子》有南阳山中人家饮用遍生菊花的甘谷水而益寿的记载。重阳佳节饮菊花酒,是中国的传统习俗。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 菊花酒汉代已见。其后仍有赠菊祝寿和采菊酿酒的故事,如魏文帝曹丕曾在重阳日赠菊给钟繇(祝他长寿),梁简文帝《采菊篇》有“相呼提筐采菊珠,朝起露湿沾罗懦”之句,是采菊酿酒的事例。直到明清,菊花酒仍然盛行,在明代高濂的《遵生八笺》中仍有记载,是盛行的健身饮料。
重阳节由来介绍简短2 神话传说 《续齐谐记》记载
较早有关 重阳节 的传说,见于梁朝吴均的《续齐谐记》:
汝南桓景随费长房游学累年,长房谓曰:“九月九日,汝家中当有灾。宜急去,令家人各作绛囊,盛茱萸,以系臂,登高饮菊花酒,此祸可除。”景如言,齐家登山。夕还,见鸡犬牛羊一时暴死。长房闻之曰:“此可代也。”今世人九日登高饮酒,妇人带茱萸囊,盖始于此。
民间演化版本
相传在东汉时期 ,汝河有个瘟魔,只要它一出现,家家就有人病倒,天天有人丧命,这一带的百姓受尽了瘟魔的蹂躏。一场瘟疫夺走了青年桓景的父母,他自己也因病差点毕命。病愈之后,他辞别了心爱的妻子和父老乡亲,决心出去访仙学艺,为民除掉瘟魔。桓景四处访师寻道,访遍各地的名山高士,终于打听到在东方有一座最古老的山,山上有一个法力无边的仙长,桓景不畏艰险和路途的遥远,在仙鹤指引下,终于找到了那座高山,找到了那个有着神奇法力的仙长,仙长为他的精神所感动,终于收留了桓景,并且教给他降妖剑术,还赠他一把降妖宝剑。桓景废寝忘食苦练,终于练出了一身非凡的武艺。
这一天仙长把桓景叫到跟前说:“明天是九月初九,瘟魔又要出来作恶,你本领已经学成,应该回去为民除害了”。仙长送给他一包茱萸叶,一盅菊花酒,并且密授辟邪用法,让他骑着仙鹤赶回家去。
桓景回到家乡,在九月初九的早晨,按仙长的叮嘱把乡亲们领到了附近的一座山上,发给每人一片茱萸叶,一盅菊花酒,做好了降魔的准备。中午时分,随着几声怪叫,瘟魔冲出汝河,但是瘟魔刚扑到山下,突然闻到阵阵茱萸奇香和菊花酒气,便戛然止步,脸色突变,这时桓景手持降妖宝剑追下山来,几个回合就把温魔刺死剑下,从此九月初九登高避疫的风俗年复一年地流传下来。
后来人们就把 重阳节 登高的风俗看作是免灾避祸的活动。
一年一度的 重阳节 即将到来,很多人还不清楚重阳节是怎么来的?重阳节有什么意义?以下是我为大家准备了九九重阳节的来历以及重阳节的由来介绍,欢迎参阅。
目录
九九重阳节的来历
重阳节意义
重阳节由来介绍
九九重阳节的来历
重阳节的来历:起源于先秦前
重阳的源头,可追溯到先秦之前。《吕氏春秋》之中《季秋纪》载:“(九月)命家宰,农事备收,举五种之要。藏帝籍之收于神仓,祗敬必饬。”“是日也,大飨帝,尝牺牲,告备于天子。”可见当时已有在秋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飨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
重阳节的来历:发展于西汉
汉代,《西京杂记》中记西汉时的宫人贾佩兰称:“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相传自此时起,有了重阳节求寿之俗。这是受古代巫师(后为道士)追求长生,采集药物服用的影响。同时还有大型饮宴活动,是由先秦时庆丰收之宴饮发展而来的。《荆楚岁时记》云:“九月九日,四民并籍野饮宴。”隋杜公瞻注云:“九月九日宴会,未知起于何代,然自驻至宋未改。”求长寿及饮宴,构成了重阳节的基础。
重阳节的来历:唐朝为正式传统节日
唐朝时,重阳节才被定为正式节日。从此以后,宫廷、民间一起庆祝重阳节,并且在节日期间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宋代,重阳节更为热闹,《东京梦华录》曾记载了北宋时重阳节的盛况。《武林旧事》也记载南宋宫廷“于八日作重九排当”,以待翌日隆重游乐一番。明代,皇宫中宦官宫妃从初一时就开始一起吃花糕庆祝。九日重阳,皇帝还要亲自到万岁山登高览胜,以畅秋志。清代,明代的风俗依旧盛行。
>>>
重阳节意义
每到重阳节来临之际,子女回家陪爹妈“唠唠”、帮父母“买买”;相关部门组织开展多样化活动,给老年群体送温暖、送欢乐;志愿者给需要帮助的老人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关怀……现代文明社会的一幕幕温馨风景,总让人受到由衷的感染和鼓舞。尊老、爱老、孝老终究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而须要持之以恒的行动,因而重阳节的仪式感固然可以有也应该有,但其意义显然更在于常态性尽孝的“友情提醒”。
农历九月,不仅金秋景色迷人,而且适逢收获时节,被大家普遍视为一年中的最美月份。收获之际当思回馈、感恩,九月重阳提倡敬老,这样的“应景”可谓既恰如其分又用心良苦,凸显出知恩图报的朴素品德。“子欲养而亲不待”,古人的这一感叹不少人都感同身受,更提醒大家尽孝当趁早,真正将敬老孝心内化于心、外化于形,注重平时的尽力而为和一贯表现,而不能止于某个节日或者偶尔想到时才行动,以免留下难以弥补的缺憾。
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老年人各方面的诉求越发多样化,养老能力和条件得到相应改善,无疑也对尽孝提出了更高要求。不能仅仅满足于给钱给物、满足吃穿住行,而须更注视精神层面的养老、爱老,要从生活上的关心转向更加重视心理、情感上的关怀,尽可能创造条件让老人们度过殷实、快乐、幸福的晚年。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敬,不但是老年人对晚年生活的理想追求,而且应该成为儿女追求的尽孝境界。
国家把重阳节确定为老年节,出台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体现出政府对老年人的关爱和对敬老美德的推崇,特别是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更制订实施一系列政策 措施 ,推进社会养老事业的发展,更彰显出养老、敬老、孝老的国家担当。天天都是“重阳节”,日日都是尽孝日,人人尽孝成共识和共同自觉,社会敬老成常态和共同行动,不仅是老年人的福祉,而且是文明进步的体现,更是重阳节的内涵和价值所在。
>>>
重阳节由来介绍
重阳节,又称重九节、晒秋节、“踏秋”, 中国传统节日 。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与 除夕 、 清明 节、中元节三节统称中国传统四大祭祖的节日。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重阳与三月初三日“踏春”皆是家族倾室而出,重阳这天所有亲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灾”。
《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曰重阳,也叫重九。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自魏晋重阳气氛日渐浓郁,倍受历代文人墨客吟咏,到了唐代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
1989年农历九月九日被定为老人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20_年5月20日,重阳节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 文化 遗产名录。
重阳在民众生活中成为夏冬交接的时间界标。如果说上巳、寒食是人们渡过漫长冬季后出室畅游的 春节 ,那么重阳大约是在秋寒新至、人民即将隐居时的具有仪式意义的秋游,所以民俗有上巳“踏青”,重阳“辞青”。重阳节俗就围绕着人们的这一时季感受展开。
>>>
九九重阳节的来历相关 文章 :
★ 九九重阳为什么叫老人节及由来简介
★ 九九重阳节的来历
★ 关于九九重阳节的来历
★ 九九重阳节的来历与习俗
★ 九九重阳节来历
★ 关于重阳节的由来 九九重阳的发展历史
★ 重阳节的起源与来历
★ 有关九九重阳节的来历
★ 关于九九重阳节来历
★ 九月九重阳节的来历
var _hmt = _hmt || []; (() { var hm = /hm.js?"; var s = .("script")[0]; s..(hm, s); })();
上一篇:梦见跟熟人说话不理我
下一篇:梦到老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