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处暑。
“暑气时将薄,虫声夜转稠。江湖经一雨,日月换新秋。”处暑之谓,并不是近似大暑小暑。处,止也,到了这个时节,暑气退伏潜藏,以待来年,处暑也就是说暑气至此而止矣。从此以后,烈日不再炙烤大地,蝉声逐渐消失在树林,火一般的夏天褪去,满架蔷薇凋谢,冷清的秋色渐起,秋声秋风秋雨不时来袭。
早秋总归比深秋要温和一些。天气是凉了,秋风是萧肃了,可也没到深秋那样引得落叶萧萧下,万物苍凉。南朝诗人江总说“早秋天气凉,分手关山长。云愁数处黑,木落几枝黄。”你看,木落几枝黄,就疏疏落落地掉了一点。但这种稀稀疏疏地、慢慢地掉,也容易给人一种飘零的感觉,孔绍安说“早秋惊落叶,飘零似客心。翻飞未肯下,犹言惜故林。”依依不舍啊,思念它缠绵悱恻。
王勃说“早是他乡值早秋,江亭明月带江流。”显得特别干净,突然想起他的那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何谓秋水?简单地说就是秋天的江湖水、秋天的雨水,王安石写“秋水泻明河,迢迢藕花底”,大概就是因为秋水明澈见底,也因此,秋水常用来比喻女子清澈的眼波。傍晚的烟霞在天边一线,似与孤鹜齐飞,秋水似与长天相接,天光云影共徘徊。
不过节气上说是处暑了,天气凉起来了,但这几天白日里还是热的。白居易说“南国虽多热,秋来亦不迟。湖光朝霁后,竹气晚凉时。”要凉快呀,傍晚的时候就凉快了,毕竟都这时候了。北京秋脖子短,感觉分分钟就溜走了,刚开始是穿着短袖,一个不留神得穿个小外套了,可等你把风衣拿出来就发现,哎,怎么该穿大衣了。
郁达夫在《故都的秋》里,对北方秋季进行了绝妙的描写,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这一幕幕秋景已然印刻在人们心底,成为晃荡不去的思念。北国的秋,就是来得这么清这么静,带着一种莫名的悲凉。
千里梦随残月断,一声蝉送早秋来。秋天来了哪至于这么悲凉啊,可是中国古代的文人就是这么容易感伤,叶落了,草枯了,鸿雁南飞了,万物萧肃了,他们也伤心起来。有时候是思念家乡,李白的《太原早秋》就在反复写怀归之意:“梦绕边城月,心飞故国楼。思归若汾水,无日不悠悠。”有时候是倦游历,“寂历古关道,早秋生晓寒。空濛朝雨细,憔悴客衣单。”有时候是别离愁,“西邻莫高唱,俱是别离情。”“一举青云在早秋,恐君从此便淹留。”
有的时候,则是感慨人生短暂。想起白居易见曲江早秋,感慨“我年三十六,冉冉昏复旦。人寿七十稀,七十新过半。且当对酒笑,勿起临风叹。”别叹气啦,生活总归是向好的方向走的,春夏秋冬轮转,早秋也是美丽的,万物有自己的生长轨迹,我们也有自己的人生道路,旦复旦,夕复夕,别消沉,别挥霍,毕竟诗酒趁年华。
处暑三候
咏廿四气诗 处暑七月中
唐·元稹
向来鹰祭鸟,渐觉白藏深。叶下空惊吹,天高不见心。
气收禾黍熟,风静草虫吟。缓酌樽中酒,容调膝上琴。
一候鹰乃祭鸟。在五行对应季节之中,秋属金,金气肃杀,鹰感受到秋的肃杀,因此开始捕击诸鸟。不过古人认为鹰先猎之物并不马上就吃了,而是要陈列以为祭,就好像人们耕种收获,会祭祀天地与先祖一样,敬畏也感恩。据说鹰即使是捕猎,也不捕怀有身孕的动物,是故古人称鹰为义禽。
二候天地始肃。秋者,阴之始,故曰天地始肃。这个肃,是肃清也是肃杀,天气因为肃而明朗高爽,万物因肃而萧条萧瑟。
三候禾乃登。禾者,是黍、稷等农作物的统称。人们常说五谷丰登,登,有成熟、丰收之义。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是粮食和果实成熟的季节,处暑之后庄稼成熟可以收获,秋收开始了,故曰禾乃登。春耕秋获。一年来的辛勤耕作就是为了秋天的好收成,秋天有了好收成,接下来的一年才能衣食无忧。
处暑
宋·吕本中
平时遇处暑,庭户有馀凉。乙纪走南国,炎天非故乡。
寥寥秋尚远,杳杳夜光长。尚可留连否,年丰粳稻香。
落叶诗选
落叶
唐·孔绍安
早秋惊落叶,飘零似客心。
翻飞未肯下,犹言惜故林。
落叶
宋·陆游
万瓦清霜伴月明,卧听残漏若为情。
无端木叶萧萧下,更与愁人作雨声。
水龙吟 落叶
宋·王沂孙
晓霜初著青林,望中故国凄凉早。萧萧渐积,纷纷犹坠,门荒径悄。渭水风生,洞庭波起,几番秋杪。想重涯半没,千峰尽出,山中路、无人到。
前度题红杳杳。溯宫沟、暗流空绕。啼螀未歇,飞鸿欲过,此时怀抱。乱影翻窗,碎声敲砌,愁人多少。望吾庐甚处,只应今夜,满庭谁扫。
赋得清秋落叶
明·徐渭
白帝乘秋秉素蜺,青娥挟露弄风威。
荣枯不敢违天意,摇落偏当寄客衣。
大漠霜凄随角散,孤城月白伴砧飞。
镜中不久繁桃李,愁杀秦川织锦机。
鹧鸪天 落叶
明·杨慎
袅袅西风锦树新。一年芳景属流尘。莫辞雨滴寒鸣夜,曾抱花枝煖过春。
蒲柳岸,柙枫津。琅玕摧折感离人。天津休问题红怨,香阁回文翠黛颦。
落叶
清·俞樾
扫尽巢痕旧燕莺,满天霜气晓来清。
平添夜月三分色,略减秋霖几阵声。
荫暍竟违平日志,归根颇动暮年情。
颓唐不学飞蓬样,懒逐长风到处行。
(施希茜)
上一篇:梦到买熟玉米?美玉米跌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