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解潮州正月初二的风俗是什么
潮州拜姥爷是什么意思啊
潮州拜姥爷是广东省潮州市的一项重要民间传统活动,其起源可追溯到宋代。每年农历正月初二,潮州当地的居民会一起前往潮州市南部的新围村,到新围岭上的梁岳庙拜祭岳飞将军的祖母——岳母李氏,也就是潮州人所称的姥爷。拜姥爷的活动既具备宗教性质,也融入了民俗文化元素,展示了潮州人民的生活方式和文化。
潮洲春节习俗
这习俗,潮州人称为“食日昼”。顾名思义,仅仅是吃中午饭而已,女儿必须在晚饭前赶回婆家。 九、迎神接福 正月初四是“神”或日“迎神”的日子。原来,年前腊月二十四日是“送神”日,下界诸神都在这一天升天向玉皇大帝朝贺述职,报告一年来下界人间行为的善恶。正月初四这天,再回到下界来继续监督人们,于是家家户。
潮汕各地区的春节习俗?
送压岁钱是潮汕春节习俗中重要的一项,长辈要分钱给后辈,能挣钱的后辈也要送钱给长辈。这些钱不能直愣愣地送,而要很讲究地装在一个利市包中,或者用一块红纸包着。这俗称为“压肚腰”,意谓一年从头到尾,腰包里都会满满实实、富富裕裕。特别有趣的是,小孩临睡前,父母必将一张大面值钞票放在小孩肚兜中,睡醒后。
内輋的风俗
初七七样羹,就是说“人日节”这一天要吃上七种蔬菜同煮的杂烩,潮州人有食七样羹的习俗,内輋人也不例外。所谓七样羹一般是芹菜、葱、蒜、春菜、大(芥)菜、莞荽、厚合(即百合)。芹菜,谐音勤财,勤能生财;葱,谐音聪,聪明之义;蒜,谐音算,取能计算之意;莞荽,音缘随,取有缘之意;春菜谐音春财,即新春发。
潮州的春节习俗
1、吃团年饭。潮州市人家家户户的住宅打扮得焕然一新后,主妇们便忙着准备做一年之中最丰盛、最富意义的团年饭。2、送压岁钱。送压岁钱是潮州春节习俗中重要的一项,这些钱不能直愣愣地送,而要很讲究地装在一个利市包中,或者用一块红纸包着。意谓一年从头到尾,腰包里都会满满实实、富富裕。
潮州过年的风俗习惯
初二不往外扫地的风俗,寓意是不要把财、喜扫掉。到了初三,家家户户把纸屑、垃圾清扫,加上一些糕果倒在路口烧掉,并烧香纸,念送穷歌,叫做送穷鬼。 现旧俗已改,初三照常作客,且这天文娱、体育活动特别多。正月初五称“出年卦”,表示已过了年。俗语云:“年过初三四,各人打主意。”。
潮汕人过年的习俗有什么
春节一早,大人携小孩子带上一对或二对生柑(称“大吉”),到亲友家拜年互敬如意。春节的文娱活动有英歌舞、营大锣鼓、擎大标、布马舞、舞龙、狮、鲤鱼等。潮汕地区“岁时节日”的各种活动,世代沿袭相传,蔚然为俗。或纪念,或寓意,或祈福,富有民俗蕴义。潮汕人多于这些节日回家与亲友团聚,增进。
帮忙查下 潮州地区年俗文化..
(民国沈敏《潮州年节风俗谈》)因为据说此日弥勒佛坐位,故用斋餐。到初二还要再次祭祖,这一次才用荤菜,如鱼、猪肉、鹅、鸡、鸭等,故清乾隆《普宁县志》云:“元日,祀祖先用素,初二祀祖先用荤。”旧时,元旦也要在祠堂祭祖。这是宗族祭祀重典,通常用荤菜,但有些地方还要再加上五种斋菜。 其他“时年八节”都。
潮州人过生日有什么风俗习惯
正月初一,潮州人全家吃素,初二才祭祖吃荤,俗称“开臊”,以示对祖先的尊重。除夕夜,家家户户关门“围炉”,享受丰盛的菜肴。饭后,家长会给每人尝一点预先制好的“龟粿”,以祝愿健康和顺遂。潮州春节说话习俗 春节期间,潮州人特别注重说吉利话,避免恶言伤人。正月初一,不得扫地、倒脏水、动刀剪。
关于潮汕家乡过年的习俗有哪些
二、吃团年饭 家家户户的住宅打扮得焕然一新后,除夕将至。于是,主妇们便忙着准备做一年之中最丰盛、最富意义的团年饭。三、送压岁钱 送压岁钱是潮汕春节习俗中重要的一项,长辈要分钱给后辈,能挣钱的后辈也要送钱给长辈。这些钱不能直愣愣地送,而要很讲究地装在一个利市包中,或者用一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