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解冬至祭祀花纹
明朝官服上有许多"补丁"上面的图案是什么
动物图案。据《明会典》记载,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规定,补子图案:公、侯、驸马、伯:麒麟、白泽;文官绣禽,以示文明:一品仙鹤,二品锦鸡,三品孔雀,四品云雁,五品白鹇,六品鹭鸶,七品鸂鶒,八品黄鹂,九品鹌鹑。武官绣兽,以示威猛:一品、二品狮子,三品、四品虎豹,五品熊罴,六品、七品。
北京古建筑上的那些蓝色花纹?
北京古建筑上的那些蓝色花纹很美!
天坛主要有哪些建筑?
天坛主要建筑有:1、祈年殿 由28根金丝楠木大柱支撑,柱子环转排列,中间4根“龙井柱”,高19.2米,直径1.2米,支撑上层屋檐;中间12根金柱支撑第二层屋檐,在朱红色底漆上以沥粉贴金的方法绘有精致的图案。2、圜丘坛 圜丘坛是举行冬至祭天大典的场所,主要建筑有圜丘、皇穹宇及配殿、神厨、三库及。
冬至饺子剪纸教程
1、先取一张正方形纸,沿着中线对折。2、用剪刀从对折处开始剪,剪出一串波浪形,比作饺子的形状。3、再在中间剪出一个花纹,最后展开稍作整理就可以了。
墓碑立错了怎么办
1. 若有可能,最好在传统祭祀日如七月十五或冬至时更换墓碑,以示敬意。若不可行,可在这些日子用混凝土覆盖错误字迹,随后用红纸擦拭,这样虽不完美,但也不会有太大影响。在祭拜时,可以祈求祖先谅解,错字已更正,愿子孙安康,福祉绵延。2. 一旦发现墓碑上的字刻错了,应当磨去重刻。如果只是部分。
清朝服饰的特点
服饰的穿用时间和场合也有严格的规定,如五品以上官员穿貂裘,必须于每年的冬至月(农历十一月)初一统一换穿,俗称“翻褂子”。每年农历三月百官换戴凉帽,八月换戴暖帽,届时要由礼部奏请,皇帝降旨一律换戴。长袍马褂为清代男子最常用的服饰之一,与之搭配的是布靴和瓜皮帽。满族青年女子着旗装,其坎肩。
谁能说明一下明朝时期的官员服饰
1.衮冕 明朝在洪武十六年(公元1383年)始定衮冕制度,至洪武二十六年(公元1393年)、永乐三年(公元1405年)时又分别做过补充修改。衮冕的形制基本承袭古制,在圆柱形帽卷上端覆盖广一尺二寸、长二尺四寸,用桐板做成的綖,綖板前圆后方,用皂纱裱裹。綖板前后各有12旒,旒就是用五彩的缫(丝。
皇帝出行仪仗
1、 导驾:即先导仪卫,为“大驾卤簿”的先头仪仗队。最前面是开道的几辆车,依次分别乘坐京城地方官和朝廷官员。随后是由两队骑兵及6行步甲队组成的“清游队”,其作用是清道,以保障后面的皇帝出行顺利。紧随其后的是士兵手持的12面龙旗,分作两排。龙旗后则是专用车队,其中包括指南车、记里。
天坛导游词急需!!!
每年“三孟”祭祀,即孟春(正月上辛日)祈谷,孟夏(夏至)祈雨,孟冬(冬至)祀天。 该坛有外坛墙和内坛墙。北面外坛墙呈圆弧形,南墙与东、西墙为直角相交,取其天圆地方之意。因为天坛建成初期,不仅祭天而且祀地,直到嘉靖九年(1530) 在北郊另建地坛后,才天、地分别祭祀。两道坛墙最初均为土坯砌成,曾称天坛。
唐朝的服装形制有哪些?
简言之,唐代百官常服(注:常服不可入祭礼与重大朝会)承袭前制,为圆领袍服,因前后襟下缘用一幅整布接成横襕,故称圆领襕袍。与常服配套的首衣是幞头,足衣为乌皮六合靴,饰物有腰带、鱼(龟)袋等。唐高祖曾规定大臣们的常服,亲王至三品用紫色大科(大团花)绫罗制作,腰带用玉带钩。五品以上用朱色小科(小团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