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解莆田正月初三的风俗

知合2025-04-04 02:46493 阅读13 赞

为什么莆田市过两次大年

正月初二,莆田人一般只参加户外活动。如果在初一就在亲戚家过夜,情况则有所不同。正月初三,是春节的正常假日,人们可以自由地到朋友家游玩,享受愉快的时光。正月初四,对于大多数莆田人来说,这是新年的最重要日子,相当于除夕夜的再次庆祝,当地人称之为“做大岁”。这一天,除了春联外,庆祝活动通。

莆田正月初三的风俗

莆田过年的风俗传统

此外,莆田过年的风俗传统还包括元宵“福首”筵席、游灯、跑马、妆驾、彩车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这些活动从正月初三开始一直持续到二月初二,长达一个月的“狂欢节”,使得莆田的春节过得格外热闹和有趣。

莆田正月初三的风俗

正月初三,四的习俗,来历

烧门神纸:旧时初三日夜,把年节时的松柏枝及节期所挂门神门笺等一并焚化,以示年已过完,又要开始营生。俗谚有“烧了门神纸,个人寻生理”。在民间流传这样的说法,正月初三这一天为谷子的生日,新年的这一天人们不吃米饭来纪念。正月初三是女娲造羊的日子,故称“羊日”。在这一天里,人们不能杀。

莆田正月初三的风俗

莆田人为什么扎堆正月初三做寿?

时,不管生辰是在哪个月,都是在当年的正月初三这一天举行祝寿,而且祝寿的人都带着面粉(后来改为挂面)作 为贺礼,做寿的主人还要回送桔子,以示吉利,这样就成了当地人的一种风俗,一直延续到现在。

莆田为什么一年过两次年?过年两次有什么历史?

莆田游神的都是哪里人

这种祭祀仪式会从正月持续到正月二十九,由莆田东岩山、文峰宫举行妈祖尾夜灯才结束。在中国春节和福建元宵节期间,莆田人的庆祝活动尤为丰富。与其他地方感叹年味变淡不同,福建人依然保持着浓厚的年味。正月初三,闽东福州开始游神,闽南漳州开漳圣王也开始巡游,而莆田人则已经开始过起了热闹的元宵节。

莆田春节习俗有哪些?

正月初二被称为“探亡日”,莆仙人在这一天避免相互拜访,以防止不吉利的影响。如今,这一天已成为朋友聚会外出的好时机。正月初三是各户进行“迎年”的日子,是对去年年底“送年”习俗的回应。初四的传统起源于明朝时期倭寇的侵扰。当时,人们在二月初二返回家中,一方面安葬战争中遇难的亲友,另一方面。

莆田为什么要过两次年?莆田“做大岁”的历史由来!

分别是梆鼓咚、春节做大岁习俗、贤良港海祭、钱四娘信俗、壶公信仰、兴化米粉制作技艺、铜铸胎掐丝珐琅工艺、仙游竹雕、仙游彩绘技艺。春节,对莆仙人来说具有双重的含义,莆仙人更加注重传统意义上春节外的另一层含义,那就是“做大岁”。在莆田,过完除夕,正月初四或初五,莆田人还会隆重地再来一次。

初一初二初三初四初五风俗初一早晨要先放爆竹

正月初三,北方有扫帚日的习俗,人们会清扫垃圾以聚财。南方则贴上“赤口”以避免口角,而山东等地则是女儿回娘家的日子。正月初四,在福建莆田地区,有重过年的习俗,称为“大岁”。而在北方,这一天被认为是诸神降临的日子,有送神接神的仪式。正月初五,又称为破五,人们会放鞭炮、吃饺子,以此驱赶。

莆田灯会活动介绍

2月7日(正月初三)地点:黄石镇江东村活动:浦口宫橘塔黄石东村是莆田最早的村落之一。正月初三,在浦口宫正殿的梅妃像前,竖起了一座橘黄色的塔。最高的“塔”达到6米,一千多个红橙竖立起来,直到宫梁。2月8日(正月初四)地点:汉江三江口方山村活动:元宵节郊游地点:仙游中山镇中山村活动:元宵节。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