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解恩施八月十五习俗
恩施中秋节的习俗
摸 秋 摸秋是恩施一带八月十五特有的习俗。传说元朝为了强化帝王官府的统治,给恩施一带五户人家派一官兵监督,五户人家供养一位官兵。这些官兵倚权仗势,无恶不作,使这一带山民深恶痛绝。山民们便决心除掉他们,称之为杀“家鞑子”,约定八月十五这天晚上统一行动,行动暗号叫“摸秋”。结果。
恩施建始中秋节习俗
2.中秋节的习俗:(1)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时在农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八月十六。(2)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拜月、吃。
恩施女儿节之土家女儿会
节日详情 “女儿节”是湘西土家族地区盛行活动,湘鄂西一些土家族地区曾盛行“女儿节”、“女儿会”,也叫“女儿会”或“土家情人节”,每逢三月初三、七月十二日或八月十五日都举行“女儿节”活动。“女儿会”是恩施州土家族具有代表性的区域性民族传统节日之一,是一种独特而新奇的节俗文化,它因。
恩施土家族的风俗有哪些
五月节是农历五月初五,民间的风俗是做粽子,挂香包,挂菖蒲艾蒿,烧艾条,到江边祭祀鬼神。赶年节是土家族传统节日,以“赶年”最为隆重。舍巴节是带有浓厚的祭祀色彩的节日,主要活动是摆手舞。女儿会是恩施土家族特有的风俗习惯,也是男女青年谈情说爱的一种场所。六月六是绝大部分土家族都将六月六。
土家族的传统文化
二、婚恋 土家族历史上的婚姻比较自由,男女双方经过自由恋爱,征得双方父母同意,经土老师(巫师)作证,即可结为夫妻。在恩施石窑、大山顶等地,有“女儿会”的习俗,即每年农历七月十二日,青年男女通过“女儿会”,唱歌跳舞,彼此爱慕,结为终身伴侣。改土归流后,土家族被迫实行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有关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一些地方节日有哪些
鄂西土家族的节日主要有赶年、牛王节、清明节、六月六(晒龙袍)、女儿会、社日、端午、月半、中秋、小年。女儿会 女儿会是鄂西少数民族独特的节日,每年举办一次,不同地方举办的日期也不同,有的是农历五月初三,有的是七月十二,有的是八月十五。其中,石窑乡每年农历七月十二的"女儿会"从古至今。
土家族的重要节日有哪些
13. 八月十五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土家族与汉族一同庆祝,有赏月、吃月饼等习俗。14. 九月初九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土家族的传统节日,有登高、赏菊等习俗。15. 十月初一寒衣节:农历十月初一,土家族的传统节日,用以祈求家人健康和温暖。土家族是中国历史悠久的一个民族,主要分布在湘、鄂、渝、黔。
土家族有哪些风俗习惯?土家族的风俗习惯。
在恩施石窑、大山顶等地,有“女儿会”的习俗,即每年农历七月十二日,青年男女通过“女儿会”,唱歌跳舞,彼此爱慕,结为终身伴侣。改土归流后,土家族被迫实行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包办婚姻。土家族实行一夫一妻制,解放前有姑舅表婚和填房婚之俗。姑舅表婚,即姑家之女必嫁舅家之子,又称“还骨。
土家族的重要节日有哪些
12. 八月十五中秋节:土家族与汉族一同庆祝的节日,赏月和吃月饼。13. 九月初九重阳节:土家族的传统节日,有登高和赏菊的习俗。14. 十月初一“寒衣节”:土家族的传统节日,人们会准备寒衣以备冬季。土家族是中国历史悠久的一个民族,主要居住在湘、鄂、渝、黔毗连的武陵山区。土家族人自称为"毕兹卡。
中秋节的文化内涵,你都知道哪些?
吉安中秋烧塔习俗主要包括:一是垒塔。乡民于农历八月十五日白天,在村子开阔场地上层层错缝叠压垒成宝塔,宝塔要留一进火和一出灰的灶口。二是烧塔。待月上中天,鞭炮响起,全村老少在塔前设香案祭月,祭毕,锣鼓响起开始烧塔,同时举行唱山歌、舞龙灯、举龙凤旗、撑宫灯等活动。三是封塔。午夜以后,人们兴尽身疲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