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福州习俗

知合2025-03-08 01:22170 阅读72 赞

福州米时简介

这个节日前夕,福州的家庭成员会团聚一堂,进行一项特别的习俗——搓“米时”。这是一种独特的食品制作过程,将大米和糯米按一定比例混合,研磨成浆,然后压成半干状态,搓成圆润的丸子。煮熟后,表面会裹上一层豆粉和糖,增添了口感的甜蜜。在搓“米时”的仪式中,桌上备有竹箩,其中放置着红桔、一。

冬至福州习俗

福州冬至吃什么风俗食物

福州称冬至为“冬节”、“团圆节”,在冬至前夜全家围坐搓“米时”,寓意团圆。搓好之后,冬至早上煮熟,外裹黄豆粉加糖食用,象征好运。出嫁的女儿会在冬至当日送米时回娘家,以表孝心。每逢冬至,每户人家都是老老少少一大家子人,围着个大竹箩搓米时。传统习俗 桌上还会点上一对大红蜡烛,摆上10。

冬至福州习俗

福州冬至吃什么风俗食物

每当冬至来临,每个家庭都会聚集起老老少少的亲人,围坐在一个大竹箩旁共同搓制“米时”。传统习俗中,桌上还会点燃一对大红蜡烛,摆放上10双红漆筷子、10个大福橘,以及用纸制作的四季花等,这些都是象征家庭团圆和富含吉祥意义的物品。在福州话中,“米时”发音类似于“细”,也被称作“拔隆细”。

冬至福州习俗

福建冬至吃什么风俗食物

1、福州“搓米时”。搓米时粿是福州冬至习俗。搓“米时”时需将糯米粉搓成丸子,在黄豆粉中加上芝麻并来回滚动,寓意“时来运转”,祈福来年好运,因此成为福州冬至传统中重要活动。2、泉州搓圆。在泉州冬节早晨,要煮甜丸汤敬奉祖先,然后合家以甜丸汤为早餐。有的人家还于餐后留下几粒米丸,粘于。

福州冬至吃什么

米时。“米时”不是糍粑,区别在制作流程。“米时”是将生糯米用磨盘磨成米浆,而糍粑是用熟糯米放到石臼里捣成糊状。搓“米时”时,桌上要放福橘,象征吉祥如意;还要摆上一对胖乎乎的小泥人,寓意“回进宝”。搓“米时”时,需将糯米粉搓成丸子,在糖粉中来回滚动,寓意“时来运转”,祈福来年好运。

福州的习俗有那些

2. 福州有在夏至时煮鼎边糊的风俗,这是一种米浆制成的美食,常与海鲜等配料搭配,汤清味美,是福州的特色小吃之一。这道菜不仅仅是一种食物,更成为了福州人思乡的情感纽带。3. 搓丸是福州的传统饮食习俗。在冬至前数日,人们将糯米磨成粉,并在阳光下晒干。冬至前夜,家家户户会摆设烛台、橘子。

冬节搓丸仪式

在福州地区,冬节前的传统习俗中,搓丸仪式在冬至前一天晚上显得尤为重要。这一活动在祖先神主龛前展开,桌上铺陈着簪花寿面等吉祥物品,如大竹箩中装满糯米磨成的粉粞,还有点缀的福桔、红箸和四季花,象征着家庭的和谐与喜庆。全家人围坐大竹箩周围,男女老少共同参与,边搓丸子边唱儿歌,这种场景。

福建冬至的传统风俗有哪些?

漳州漳州的风俗,要吃冬至糖圆。节日前夕,家家户户用糯米磨粉搓丸,放置在竹筛上。第二天清晨放入红糖锅内煮熟,作为节日早餐。旧时农在这一天还要到祠堂祭祖。沙县沙县人的汤圆,汤汁中喜欢配于竹笋、香菜等作料。因为沙县临近三明市区,所有有些习俗已经逐步消失,一些传统的习俗,比如舞龙舞狮什么的估计。

福州的习俗有那些

1. 拗九节是福州地区特有的传统节日,每年的农历正月廿九庆祝。家户在这一天会熬制拗九粥,用以祭拜祖先,并分享给亲友。已婚女子会带着拗九粥回娘家,以表达对父母的孝顺。2. 福州有着独特的夏至习俗——煮鼎边糊。"鼎边糊"是一种用米浆在锅边烧制的美食,通常搭配虾米、虾油、葱、金针菇、黑。

福州民系风俗

冬节,即每年的冬至日,福州人会举行搓糯米丸的活动,寓意团团圆圆,温暖过冬。在福州民间,祭灶是重要的家庭仪式,通常在农历十二月廿四进行。根据习俗,做官人家会在廿三祭灶,平民家庭则在廿四,而疍民(福州方言称“曲蹄”)则选择在廿五祭奠灶神,这样的时间安排体现了福州社会的多元和习俗的独特性。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