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解闽北元宵节习俗

知合2024-09-30 11:00602 阅读60 赞

八闽文化·八闽风俗·传统年节

清明节,闽人扫墓祭祖,食用清明粿。扫墓归来的习俗是在屋檐插柳枝,以祛除不祥。端午节,福建又称为“五月节”、“午日”,盛行划龙舟、吃粽子,并互相赠送。家中普遍制作雄黄为筒,燃于壁角,小儿饮雄黄酒,悬艾插蒲,这些活动旨在驱邪避病,祈求安康。四、中元节 福建的中元节主要是祭祀祖先,超度亡。

闽北元宵节习俗

泉州灯节的历史是怎样的?

每年的正月十五,闽北各地的龙灯、花灯都会聚在一起,举行赛灯和踩街。闽北山乡元宵灯,不仅蕴含了乡村俚俗所富有的深刻的文化内涵,而且还古俗相沿,遗风尚存,充满了神话般的传奇与精彩。进入春节,武夷山枫坡村以“拔烛桥、舞花灯”的方式闹元宵,展现出深厚的文明内涵。闽北各地的花灯犹如一件件艺术。

闽北元宵节习俗

福建的习俗有哪些?

8、老福州人还有送灯习俗,“送灯”得说“送丁”,因为福州方言灯与丁谐音。因此福州素有元宵送灯的习俗,寓意多子多孙多福。外婆给外孙、外孙女送灯和花面罩也是福州人一个重要习俗。9、闽北、闽东过年必做黄粿,这是一种用粳米蒸炊、打细后做成的糕点。当地人在祭祀、供供时必备的。10、莆田人新年。

闽北元宵节习俗

福建的传统文化元素有哪些,福建传统文化特色

正月十五民间称“元宵节”,有“上元热闹看鳌山”;中元节俗称“七月半”“烧褚衣”;下元节祭祖先,祈求“福寿和丰年”。郑子端说道,宋代开始在福州城里从正月初八晚开始张灯,至十七晚落灯,作元宵节为挂灯传统习俗。当时太守命令,每家做十盏灯,家家户户,门口挂灯,厅内灯柱悬灯,福州人很重视。

八闽文化·八闽风俗·传统年节

元宵之夜,福建还盛行妇女祈子、求婿之俗。福州、厦门等地未育女子入神庙烧香献花灯祈子。厦门等地未字少女,还故意偷人家园蔬及春帖,引遭诟骂,以为异日必得佳婿。清明节,闽人扫墓祀祖,吃清明 粿;踏青归来于屋檐插柳枝,谓可祓不祥。端午节,福建别称“五月节”、“午日”。盛行划龙舟。

闽南地区地方特色的民俗有哪些?

六骰均为4,可囊括桌上全部月饼,六骰均为除4外的数,要关灯,抢月饼。该习俗一直在厦门民间流传。中秋之夜,家家户户都会进行这种充满乐趣的活动。厦门的饼店在中秋节前后大量生产会饼上市,有馅饼、广东饼、饼干式或三者综合。3、柴头会(每年农历二月初六)柴头会是集中竹竿柴棍农具和日用品的销售。

福建为什么叫闽?

尤其是闽中的樟湖镇,崇蛇风俗一直不断。现在每年的农历七月初七,和每年元宵节(从正月初五到正朋廿二)都是以崇蛇为主的节日活动。被称为古文化的活化石。 但为什么福建人崇蛇,很多都以神话故事来解释。但我对这些说法只是半信半疑。有一次我在老家的房屋外,看到老蛇吞食一只老鼠的时候。我猛然悟出福建人崇蛇。

盂兰盆节的各地习俗

阳山人以七月十四日为目连节,多杀鸭祭祖,当日路无行人,名为「躲鬼」。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元节也称“鸭子节”,人们认为亡灵可以站在鸭子上,通过鸭子的运载在阳间和阴间自由穿梭。另外也有的“烧包”习俗,一般是先祭祖,然后是给孤魂野鬼烧衣物。祭祖的酒菜是必须要放在扁平笸箕内,意为野鬼不得抢夺。云南省。

泉州的传统文化和习俗

1、拜月娘妈,泉州人将月亮称为“月娘妈”,表示对月亮十分崇拜。旧时到了中秋之夜,民间妇女有拜月习俗。几乎家家户户摆香案于庭院天井中,陈列时令瓜果和月饼,虔诚祭拜月娘妈,焚香祈祝,祈求称心如愿。2、烧塔仔,中秋节到来的前两三天,乡下的孩子们便到处拾砖头瓦片,在旷野中叠成一个圆形“塔。

福州的民风民俗(详细)

从春节至元宵前夕,福州民间有送灯习俗。对出嫁之女,娘家例必送灯,“灯”与“丁”谐音,取添丁之意。第一年送“观音送子”灯,第二年如未生育,则送“天赐麟儿”灯、“孩子坐盆”灯,第三、四年如再未生养,便送“桔”灯,寓为“焦急”之意。生育后可送“状元骑马”灯、“天赐麒麟”灯等,直送到外甥16周岁为止。

热门排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