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解莆田正月初五的风俗是什么时候
莆田为什么一年过两次年?过年两次有什么历史?
正月初五:相当于正常时的正月初一,但现今社会,这一天一般是莆田人春节假日的最后一天,一般正月初六就开始上班了,所以现在不很隆重了。正月初十至二十:过元霄,与闽南大部份地方,莆田人有闹元霄的习俗;所不同的是,一般没有固定在正月十五那一天。但热闹程度绝不亚于闽南地区,这也是本人每年均在元。
收集莆田春节的传统节俗5个
莆仙地区正月初四和初五日“做大岁”的风俗一直沿袭迄今。神诞春酒 正月初九日,相传是“玉皇至尊”神诞,各户于初八日夜半,点烛烧香,向天空顶礼,祷祝全年吉利。初九日,莆田各地信男、信女成群结队至壶公山凌云殿祀玉皇或到莆成以西的石室岩玉皇殿进香,这两处于当日都雇演莆仙戏,非常热闹。据说新。
莆田为什么一年过两次年?过年两次有什么历史?
莆田为什么要过两次年?莆田“做大岁”的历史由来!
莆田人在正月初四(仙游部分地区为初五)会像除夕夜一样庆祝,这被称为“做大岁”。他们会准备丰盛的团圆饭,贴春联,以及进行其他新年习俗。这种做法至今仍在莆田地区及莆仙方言使用者中流传,甚至一些在莆田定居的外地人也开始效仿。莆田,古称兴化,是福建省历史上的一个文化名城,以科举成就著称。莆。
莆田春节习俗
做大岁又称过大年,就是在正月初四(仙游地区初五)的时候重新过一次年。 这个习俗是有来源的。在明朝时,莆田受倭寇侵犯,四处烧杀抢掠。后抗倭英雄戚继光赶走倭寇之后,莆田人民在二月初二才返回家中,二月初四才重新过年。 所以莆田人以正月初四为做大岁,比除夕更加重要。 做大岁时,村里都会有莆仙戏演出、十音八乐等。
莆田为什么过两次年
莆田从明代开始有一个独特的民俗,过年要做两次岁,即三十暝和初四暝。莆田初四(仙游部分地方为初五)要和大年三十一样,重新过一次大年,规模一样隆重。这是因为嘉靖四十一年,倭寇进犯莆田,到处杀掠,至次年正月初一被戚家军打败后始返。由于家家都避难外地,没法过大年,便决定在初四夜补过。为了。
莆田春节风俗有哪些,都在什么时候?
此俗源于明嘉靖四十一年,倭寇进犯莆田,到处杀掠,至次年正月初一被戚家军打败后始返。由于家家都避难外地,没法过大年,便决定在初四夜补过。为了纪念这段惨痛的历史,民间相约以除夕为小年夜,正月初四为“大年夜”,亦称“做大岁”(仙游则是在初五“做大岁”)。初五的这一天我们也是当作初一一样过,像初一一样,。
莆田人为什么做大岁
莆田做大岁是福建省莆田民间特有的春节风俗,每年的正月初四、初五,与大年三十、初一元旦一样重新过年。这一传统起源于庆祝抗倭胜利,纪念戚继光和戚家军。莆田人至今不称“倭寇”而称之为“倭贼”。在莆田,除了除夕家家团圆过年之外,还会再过一次年,当地人称之为“做大岁”。这个特殊的过年风俗源于。
大年初五的风俗
试剪刀。在福建仙游,正月初五有做“大岁”的习俗。相传明朝时,倭寇骚扰我国东南沿海各地,仙游遭受倭劫,“大岁”(即年)做不成,便将“大岁”移至初五日补做,依照除夕一样,全家大小欢聚一起,吃着线面、菠菜,桌上烧着柴火,大人发给小孩压岁钱,彻夜守岁。莆田则在初四日“做大岁”。
莆田民间节日:做大岁什么意思?
但有一个特例,仙游县游洋镇吴宅村的人正月不“做大岁”,因为嘉靖四十二年正月初五是村民吴廷珠(时任兴化府监军)在抗倭战斗中壮烈牺牲的日子。为了纪念他,当地将正月初五定为悼亡日,每年举行祭奠活动。通过“做大岁”这一独特的节日习俗,莆仙人民不仅纪念了那段悲惨的历史,也传承了抗倭英雄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