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解儿时的正月十五
回忆儿时的元宵节记事散文
有的像流星、有的像炸弹,有的像玉树琼枝,有的像排山倒海,有的像五彩花瓣,让我看得眼花缭乱目不暇接赏心悦目。回到家时已是深夜时分,母亲早已在门口迎接着我们。是啊,正月十五元宵节,是儿时的我们
家乡年俗☞点灯盏儿
这些不同形状的灯都是在正月十五晚上点燃后,送到各个地方,供奉各路神仙,祈求赐祥降福。这就是儿时正月十五孩子们最喜欢的习俗—点“灯盏”。正月十五也和除夕一样,晚上放鞭炮吃饺子,之后就是点“灯盏”了。每到正月十五,母亲总是忙着张罗点灯盏活动。姐姐总是指挥着我和妹妹,把摆放“灯盏”的。
正月十五蒸供享,那些即将消失的儿时记忆
在河南老家,过正月十五比过春节还要热闹,除了吃元宵,观灯,看社火之外,各家各户还会赶在正月十五这天蒸枣花馍馍,我们这的人都叫蒸供享,寓意供天供地供神仙,这跟春节的花馍可不一样,枣花馍馍蒸的数量和的形状比春节时候的要多上好多,说法也不一样,春节的时候蒸的是圆形的枣花,寓意团团圆圆。
元宵节放烧火——满满的儿时记忆
随着时代的变迁,传统节日的一些风俗日渐式微,但每年正月十五的“放烧火”却以其独特的魅力受到人们的青睐。现在元宵节的“放烧火”已没有了实用功能,我们在麦田里燃起一堆小小的柴火,或将火把抛上高空的时候,心中存留的是对自然的敬畏,对历史的追忆,对童年的怀念。
“闹花灯”怎么描写啊?
正月里来正月正,家家户户闹花灯。儿时唱着“正月里,正月正,正月十五闹花灯;花灯花,花灯红,雪打花灯好年景”,盼过十五、盼打灯笼、盼正月十五闹花灯。那热热闹闹、红红火火的闹花灯情景,令人心驰神往。十五的灯笼,形形色色,有龙灯、蛇灯、猴灯、飞灯、牛蛋灯、走马灯等,其中牛蛋灯最为。
正月15是什么节日风俗是什么
元宵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它在农历正月十五庆祝。这个节日的主要风俗包括吃汤圆、观赏灯笼、舞龙、以及猜灯谜等活动。1. 舞龙灯与舞狮子:元宵节期间,人们会通过舞龙灯来庆祝,这一习俗源于唐朝,据说是因为唐太宗李世民曾斩杀了一条龙,龙王的灵魂不愿离去,每晚骚扰李世民。为了超度龙王,便有了元宵节。
你记忆中的元宵节是什么样的?
小时候,早早地就起床出门了,一家人前往奶奶家。路上,秧歌队已经开始巡街演出,锣鼓喧天。路过街心公园,自然要走进去看看冰雕。看着巨大冰块垒起的城堡,总是担心护城河里的冰被刨光了。在父母的催促下,依依不舍离开街心公园,不过父母说了,晚上亮起灯,冰雕才漂亮。来到奶奶家,父母就和叔叔婶婶。
元宵节看花灯
正月十五看花灯,大概只有儿时的记忆了。如今过正月十五只放烟花,带着女儿来到人民广场的空地上,警车围成一个大圈,人群被隔在圈外,远远的听见嘭……啪!两声巨响,举头看去天上开出一朵朵灿烂的烟花。很美,却只能停留瞬间……不像小时候去看花灯,父亲推着自行车,我坐前面,哥坐后面,一路拍着。
儿时的年味
印象中儿时的春节,一到腊月,大人们开始准备,一直到正月十五才基本结束,有的村子甚至会延续到二月初二,过年才结束。 准备过年 首先是杀年猪。这对小时候的农村来说是重头戏。很多人认为如果过年不杀猪,就好像没过年。有的家庭没养猪,或者猪在养殖中途死了,过年也得杀几只鸡代替猪用来过年。 我们小时候没吃过鱼。
正月十五的“气火”
如果说儿时正月十五是灿烂的,那时因为正月十五的“滴流劲儿”;而是如果说儿时正月十五是欢愉的,那是因为正月十五的气火和跳毛。 小时候的农村家庭条件不好,家里没条件买如今的各式各样的烟花。过年的时候,家里基本上是只买买鞭炮,燃放的时候是一个一个的放。而正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