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解平阳冬至习俗
平阳过冬至的习俗有由来,传说和吃汤圆600
在江南水乡,有冬至之夜全家欢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饭的习俗。相传,有一位叫共工氏的人,他的儿子不成才,作恶多端,死于冬至这一天,死后变成疫鬼,继续残害百姓。但是,这个疫鬼最怕赤豆,于是,人们就在冬至这一天煮吃赤豆饭,用以驱避疫鬼,防灾祛病。
温州冬至有什么风俗
冬至,温州人俗称“冬节”,旧时与清明、端午、春节并列为农村“四大节气”,有“肥冬瘦年”、“冬节大如年”的说法,自古有吃汤圆麻糍过节的风习,寓意团圆喜庆。清光绪《永嘉县志》载:“冬至,粉糯米为丸,或炊舂为糍,以享先充馈。官僚相贺,略如元旦。”大约自宋代开始,温州民间有“吃了冬节。
温州冬至有什么风俗
而在《平阳县志》中也有记载,冬至早晨,平阳地区的居民会揉糯米粉为丸,制作成汤团,并食用以祈求长一岁。这一习俗不仅反映了温州人对冬至的重视,也体现了他们通过节日习俗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精神。
平阳县文化民俗
传统节日中,春节有拜年、吃年糕的习俗,元宵节则有热闹的灯会和吃汤圆。清明节扫墓,端午节裹粽,七夕乞巧,中秋赏月,冬至吃汤圆,除夕则有守岁和分岁酒等习俗。在渔村,渔民们有独特的祭祀和婚嫁习俗,如公鸡代拜堂,以及传统的做鱼福和鱼灯舞活动,展现了浓厚的海洋文化风情。
温州节日习俗
冬至吃汤圆 冬至称“至日”,俗称“冬节”。这天早晨,家家户户都要吃汤圆或麻糍。汤圆的馅为甜糖或芝麻,也有咸肉汤圆。而麻糍则要先把糯米炊熟,捣韧做成块形,然后放在加糖的豆粉中滚动使之粘满豆粉,即为麻糍,麻糍为冬至的点心,俗称“擂麻糍”。吃麻糍、汤圆,寓意着团圆和喜庆,民间有“吃了。
广东的民风民俗是什么?
客家人称冬至为“冬节”、“亚节”。 冬至这天,在客家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习俗。广东客家地区,冬至之日,县城多祭祀祠堂。如兴宁县城祭祀祠堂热闹非凡,有歌曰:“月尾冬至节,祠堂多景色,一姓人都齐,猪羊来祭设,虽无祠堂份,去看也做得。他日发了财,主祭我做得。”这天,客家人家家做糯米糕,“叛丸”,杀鸡。
【福州文化】福州特色文化 福州传统文化习俗 福州节日活动概述
除了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元、中秋、重阳、冬至等传统节日,福州还保留了祭灶、做年、拗九、做夏等具有浓厚本土特色的传统民俗活动。期间还有舞龙、舞狮、演戏等传统节目。福州市的社会发展带来了温泉旅游节、平潭沙滩文化节等大型节庆活动,丰富了福州市的生活文化。福州的婚俗从70年代后期开始。
关于民风民俗的古诗,民风文化旅游景点
岁时风俗 平阳民间的年节主要有: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元、中秋、冬至、除夕等。春节 正月初一至初五为春节,俗称“年节”、“五日年”。初一凌晨,即点燃香烛,开门放鞭炮,象征送旧迎新。拜祖宗、拜“六神”,晚辈向长辈叩拜贺年,长辈给小孩压岁钱。人人穿新衣,早点吃年糕或汤圆,有的。
温州民风民俗的资料
大年初一清晨,温州人家开门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在门外放炮仗,称之为开门炮,用以图新年吉利。开门炮关门炮一般放三个双声爆仗(俗称二踢腿),不过一般备四个炮仗,俗称“带四放三”,留一个作预备。这是我们在温州过年温州老板们给我讲的有关于过年的习俗,这很适用,我在永嘉瓯北镇这里,每年。
关于象山的春节习俗
象山春节习俗:“廿三祭灶,廿四掸尘,廿五做豆腐,廿六割肉,廿七宰鸡,廿八做团,廿九送年,三十晚上守岁”,若是像今年这样廿九夜为除夕,则变通为“廿七做团,廿八送年,廿九晚上守岁”,其余照常。因山区海岛平原的地域差异,过年的细节也就略有变化。从廿三开始到除夕,忙碌的“年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