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解西江月冬至

知合2025-03-08 07:18370 阅读55 赞

冬至一阳初动,鼎炉光满帘帏翻译

冬至一阳初动,鼎炉光满帘帏翻译:在冬至这一天,太阳初升,如同鼎内的炉火光芒四射,照亮了整个帘幕。这句话出自宋代张抡的作品《西江月·冬至一阳初动》。张抡,字才甫,自号莲社居士,是开封人。他擅长填词,每次进献给皇帝的词作,宫中都会即刻安排乐师演奏。他曾于乾道三年,在高宗莅临聚景园时,。

西江月冬至

西江月·冬至一阳来服(张伯端)拼音版、注音及读音

西江月·冬至一阳来服拼音版、注音及读音:文学家:张伯端xī jiāng yuè dōng zhì yī yáng lái fú西江月·冬至一阳来服dōng zhì yī yáng lái fú,sān xún zēng yī yáng yáo。yuè zhōng fù guà sù chén cháo。wàng bà gān zhōng gòu zhào。rì yòu bié wèi hán sh。

西江月冬至

西江月·丙午冬至作品鉴赏

宋理宗淳祐六年(1246),词人正值四十七岁,此时他已离开吴地,频繁往返于杭州与越州之间。冬至,这一天在民间被视为重要节日,南人有“冬至大如年,皇帝老倌要过年”的说法。词作以“添线”为引,描绘了贫寒人家的冬至夜:妇女们在绣床上夜以继日地刺绣,尽管疲惫不堪,但仍坚持续添丝线。唯一的。

西江月冬至

西江月·丙午冬至作品鉴赏

在宋理宗淳祐六年(1246),词人已至四十七岁,他远离吴地,频繁往来于杭州与越州之间。在冬至这个民间看重的节日里,南方的习俗是将它视作一年中最重要的时刻,有“冬至大如年,皇帝老倌要过年”的俗语。他的词作以“添线”为引子,描述了穷苦人家的冬至夜晚:家中的女性们在绣床上辛勤刺绣,夜以继。

西江月 龙阳观冬至作原文

——元代·尹志平《西江月 龙阳观冬至作》 西江月 龙阳观冬至作 月魄光通四海,龙阳气满三田。一声雷动震山川。迸出飞光闪电。法雨常加有道,慈云广布无边。此时方显太平年。遂我一生本愿。三更里,一阳动。金鼎熬煎玉炉烹。炼就真铅汞。匠手凿开玉莲蓬。两道霞光照昆顶。万颗珍珠迸。——宋代·。

门外晓寒嘶马的翻译是什么

门外晓寒嘶马。解释:贫苦人家冬至夜妇女坐在绣床前漏夜刺绣,人虽极感疲倦,然而还是续添丝线继续刺绣。惟一表示“冬至”的是燃起一束敬神的信香,袅袅香烟斜冲天上。富贵人家则彻夜箫鼓不绝以示庆贺。来宾的坐骑拴在门外的栓马桩上,马儿耐不住五更晓寒,扬蹄昂首嘶鸣。诗词名称:《西江月·添线绣床。

形容冬至的诗句

1、《西江月·冬至一阳来服》 [宋] 张伯端 冬至一阳来服,三旬增一阳爻。月中复卦溯晨潮。望罢乾终姤兆。日又别为寒暑,阳生复起中宵。午时姤象一阴朝。炼药须知昏晓。2、《邯郸冬至夜思家》[唐]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3、《冬至》[。

西江月·丙午冬至作者简介

绍定年间(宋理宗的年号,1228年至1233年),吴文英进入苏州的仓幕机构,开始了他的官场生涯。他曾担任过吴濳浙东安抚使的幕僚,后来又成为荣王府的门客。在那个时代,他频繁出入贾似道、史宅之等名流之门,积累了丰富的社交经验。吴文英对音乐有着深厚的造诣,他不仅擅长词作,还能自己创作曲子。他的词。

冬至节的古诗15首

(五):《西江月·丙午冬至》 (宋)吴文英 添线绣床人倦,翻香罗幕烟斜。 五更箫鼓贵人家,门外晓寒嘶马。 帽压半檐朝雪,镜开千靥春霞。 小帘沽酒看梅花,梦到林逋山下。 (六):《鹧鸪天·冬至阳生才两日》 (宋)无名氏 冬至阳生才两日,欣逢伯氏绂麟辰。 鶺鴒原上欢声沸,棣萼堂前喜气新。 斟九酝,劝千。

冬至节的古诗15首(有关冬至节的古诗)

《西江月·龙阳观冬至作》尹志平月魄光通四海,龙阳气满三田。一声雷动震山川。迸出飞光闪电。法雨常加有道,慈云广布无边。此时方显太平年。遂我一生本愿。《点绛唇·弧矢休悬》谢应芳弧矢休悬,举杯聊适栖迟意。明朝冬至。有酒还沉醉。堪笑神仙,要作长生计。人间世。金鸟西坠。难把长绳系。《感皇恩次韵姚。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