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解遇事不顺反求诸己的作者

知合2024-09-26 04:18185 阅读35 赞

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原文出处

《白鹿洞书院学规》作者:朱熹(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朝代】宋,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云谷老人、沧洲病叟、逆翁。谥文,又称朱文公。

遇事不顺反求诸己的作者

行之不得反求诸己的意思

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出自《孟子》的《离娄章句上》。儒家政治,强调从自身做起,从身边事做起,所以,多与个人品质紧紧连在一起。作品译文孟子说:爱别人却得不到别人的亲近,那就应反问自己的仁爱是否足够;管理别人却不能够管理好,那就应反问自己的管理才智是否有问题。礼貌待人却得不到别人相应的礼。

遇事不顺反求诸己的作者

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这句话是:事情做不成功,遇到了挫折和困难,或者人际关系处得不好,就要自我反省,一切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而我们平时的做法却往往与圣人背道而驰。有了问题,不要怨天尤人,而要反躬自省。人际交往中,当别人对我们不尊重了,就要自我反省,一定是我对别人没有至诚的恭敬心,。

遇事不顺反求诸己的作者

反求诸己什么意思

孟子曰:“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诗云:‘永言配命,自求多福。’” 【译文】: 孟子说:“爱别人别人却不亲近自己,那就应该反问自己的仁爱是否够;管理别人别人却不服管理,那就应反问自己的管理才智是否有问题;待人礼貌别人却不回应,那。

诸事不顺反求诸己是什么意思

成语出处: 《孟子·公孙丑上》:“不怨胜己者, 反求诸己 而已矣。” 成语例句: 君子 之遇艰阻,必 反求诸己 ,而益自修。 繁体写法: 反裘诸己 注音: ㄈㄢˇ ㄑㄧㄡˊ ㄓㄨ ㄐㄧˇ 反求诸己的近义词: 反躬自问 反过来问问自己。也说抚躬自问 严于律己 律:约束。严格地约束自己。

行有不得反求诸己的意思是什么

2、孟子不止一次表达过这样的观点。《孟子公孙丑上》里,孟子说:3、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后发;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4、意思是说仁者(的行为)就如同射箭一样,应该“射者正己而后发”。如果射不中怎么办?孟子给出的答案是:一是不要埋怨胜过自己的人;二是要反过来找自己。

反求诸己的上一句

反求诸己上一句:如冰与雪,湛不可污 李养源自号蒙泉求诗于东包某作此以赠之 朝代: 宋代 | 作者: 包恢 水象童蒙,以出伊始。泉乃白水,出自艮止。天一初生,纯一清明。厥初始达,犹元而亨。当其蒙稚,涓涓犹细。及其渐进,混混未上。如玉与珠,不曰白乎。如冰与雪,湛不可污。反求诸己。

向死而生 反求诸己意思

反求诸己:【拼音】 fǎn qiú zhū jǐ 【英文】 seek the cause in oneself instead of somebody else 【解释】遇到挫折时切莫责怪他人,而应先反过来从自己身上找出问题的症结,并努力加以改正。【求】:寻找。【诸】:之、于的合音。【出处】《孟子·公孙丑章句上》: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后。

反省自己,是一个人变好的开始

老话说:“行有不得,反求诸己。”意思是,遇到不顺的事情时,懂得反躬,从自身出发找问题,往往都能取得不错的效果。海涅曾写道:“反省是一面镜子,它能将我们的错误清清楚楚地照出来,使我们有改正的机会。”遇事只有善于反思自己,才能少走弯路,有所进步。曾经看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年轻的。

谁能帮我解九华山地藏四十三签彼此相争事不平,原来多事是阴人,到头必。

》》“阴人”:其实就是深藏在你背后的阴险狡诈的小人;“高人”:应该就是处理纠纷的相关人员 这支签表面意思就是你要与某某阴险的小人遇到纠纷,但是最后会得到相关人员处理的。。。但深层意思就是要你凡事处处小心,多防备小人,这支签还希望你气度宽宏, 不要斤斤计较,遇事冷静处理就好!希望我。

热门排行
网站暂时无法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