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清中元节习俗
福建的传统文化元素有哪些,福建传统文化特色
正月十五民间称“元宵节”,有“上元热闹看鳌山”;中元节俗称“七月半”“烧褚衣”;下元节祭祖先,祈求“福寿和丰年”。郑子端说道,宋代开始在福州城里从正月初八晚开始张灯,至十七晚落灯,作元宵节为挂灯传统习俗。当时太守命令,每家做十盏灯,家家户户,门口挂灯,厅内灯柱悬灯,福州人很重视。
莆田的节日风俗
在人们的印象中,农历八月十五中秋佳节这一天,中华民族习俗是吃月饼、赏明月。但在莆田,特别是农村,过去吃月饼并不很流行,是夜,家家户户却都要吃芋头炒米粉。这主要源于莆田方言的“芋头”与“熬”谐音。过去人们生活艰辛,吃芋头炒米粉表示“熬一熬”就到“头”,以寄望来年时来运转。
关于平潭县的风俗习惯
立夏:是小麦上场时节,群众有制作面食过节的习俗,意在庆祝丰收。中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俗称“七月半节”,又称鬼节,是祭祖的节日。尾中元:农历七月二十九日,正逢渔区夏汛结束,旧时渔民多备香烛供品到妈祖庙、龙王庙拜谢海神。50年代后,此习渐除。重阳节:九月初九重阳节,也叫重九节。旧。
平潭的农村过年的民风民俗有什么
拜大年 正月初一日,又称元旦。午夜刚交,就有人放鞭炮。有“初一起的早,全年都起早”之意。初一这天的早饭各家各户都吃甜线面,还配上太平蛋一双,希望一年之中生活甜蜜,福寿绵长,太平如意。这早餐第一口多吃面或者鸡蛋,不先喝汤,这也成了习俗。因而有“出门逢下雨是因初一早上喝面汤”。
福建平潭的地理位置,人文,风俗习惯,资源状况,气候环境,求赐教
平潭县[1]位于福建省东部海域,福州市东南部海,东临台湾海峡,距台湾新竹港仅68海里,是祖国大陆距台湾最近的县份,西临海坛海峡与福清市隔海相望,南近南日岛与莆田市秀屿区隔海相望,北望白犬列岛与长乐市隔海相望,由海坛岛等126个岛屿和近千个岩礁组成,主岛海坛岛为全国第五大岛。地理坐标为。
福州市有哪些特殊的节日
·元 宵 节 ·拗九节 ·清明节 ·端午节 ·乞巧节 ·中元节 ·中秋节 ·重阳节 ·冬至 ·祭灶 ·除夕 下面对“拗九节”和“乞巧节”做一下说明:拗九节:正月廿九日,是福州特有的民间传统节日。“拗〔ōu〕九节”又称“后九节”、“孝顺节”。这天清早,家家户户都用糯米、红糖,再加上。
石竹山的奇特之处
一春、一愿、一生辰”等习俗。每年,石竹山都会举办接春、财神诞、玉皇诞、仙君诞、元宵节、七巧节、中元节、除夕等民俗活动,热闹非凡。石竹山山、水、林、石、洞、寺兼胜,奇石洞幽,山青竹秀,美不胜收。山下石竹湖碧波荡漾,宛如明镜,湖中翠绿小岛,形如游鱼,构成了一幅令人向往的奇景。
莆田的由来?
七月半食金果。金果是莆仙民间过中元节的主要供馐。?? 中秋食月饼、芋头、米粉、栗子。中秋食月饼,是我国各地的普遍习俗。莆俗中秋也备月饼。同时,莆仙民间过中秋最普及的食物是煨芋头、炒米粉、板栗拌猪瘦腿肉,俗称“芋君米粉炒”。?? 重阳节食九重果。重阳节莆俗吃“九重果”,饮“菊花酒”。
莆田的礼仪
莆田的这个特殊的过年风俗是有历史来源的。莆田市直辖莆田和仙游两县,在宋、元、明、清四个朝代,都同属于兴化这一军、路、府,因此习惯上称为兴化。明代嘉靖四十一年(1562),倭寇侵犯抗倭英雄戚继光福建,占领宁德横屿、福清牛田和莆田林墩等地,建立据点,四处烧杀掠抢。兴化府城在农历十一月二十九的半夜时分被倭寇。
莆田风俗
其习俗是: 除夕,午夜过后, 家家燃放鞭炮,叫“开正”。初一早,家家以线面、“福饭”(干饭)祭祀祖先;祭毕煮线面,每人一碗,寓意“福寿绵长”。吃线面时第一口不喝面汤,俗语有“初一早喝面汤,出门逢雨衣不干”之说。吃面后,亲邻戚友间互相拜年,主人以红桔、瓜籽、糖果、“寿面”饷客。是日,人们纷纷到城镇,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