晡时是什么意思

知合2023-08-29 17:26464 阅读88 赞

我国古代记时中,“晡时”指什么时候呢?

“日昳”——即未时,相当于现在的13点至15点,这时的太阳偏西了。“晡时”——即申时,相当于现在的15点至17点,这是古人吃第二顿饭的时间,后面便是“日入”,貌似古人只吃两顿饭。“日入”——即酉时,相当于现。

晡时是什么意思

晡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申时,即下午三点钟到五点钟的时间。详细释义:〈名〉(形声。从日,甫声。本义:申时(等于现在下午三时至五时))申时,即午后三时至五时[p.m.3—5]脯时,门坏。元济于城上请罪,进城梯而下之。——《资治通。

晡时是什么意思

晡是什么意思

【解释】傍晚;黄昏。3、晡鼓 【拼音】[ bū gǔ ]【解释】晡时击鼓。指晡时。

晡时是什么意思

晡是什么意思

晡是什么意思介绍如下:申时,即下午三点钟到五点钟的时间。相关组词 晚晡 晡食 日晡 晡夕 中晡 晡时 晏晡 晓晡 晡鼓 三晡 昳晡 朝晡 晡旃尼 朝晡鼓。具体时辰对应如下:1、子时:(23时至01时)。2、丑时:。

我国古代时辰的别称

4、卯时:日出,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5时至7时)。5、辰时:食时,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7时至9时)。6、巳时:隅中,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9 时至11时)。7、午时:日中。

十二时辰分别指的是什么时候?

“日昳”的意思是太阳过了中天偏斜向大地西边。以中天为界,这时的太阳与隅中之日相对。 晡时,也叫馎时、日馎、日稷、夕食。时间是从15时至17时。 此时以地支来称其名则为“申时”。此时太阳偏西,猴子喜在此时啼叫,故称“申猴。

日晡是什么意思

下午三点至五点的意思。日晡,时间名词,同"日哺"。指申时,即下午三点至五点。出处:汉应劭《风俗通·怪神·世间多有精物妖怪百端》:“日晡时到亭,勑前导入。” 宋 周密 《齐东野语·王宣子讨贼》:“乘日晡。

请问申时是几点到几点?

十二时辰是古人根据一日间太阳出没的自然规律、天色的变化以及自己日常的生产活动、生活习惯而归纳总结、独创于世的。十二时表时独特、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对人类天文历法的一大杰出贡献,也是我国灿烂的文化瑰宝之一。十二时辰制。

古代每个时辰的八刻分别叫什么?初刻。。正刻。。?

亥时21~23点。西周时就已使用。汉代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又用十二地支来表示,以夜半二十三点至一点为子时,一至三点为丑时,三至五点为寅时,依次递推。

热门排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