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解吴川年例祭祀风俗
吴川年例的风俗
吴川年例是粤西地区的一种传统民俗活动,主要包括“做年例”、“吃年例”和“睇年例”三部分。做年例时,村民会进行一系列宗教信仰活动,如摆盅、游神和烧炮。这些活动通常集中在农历正月和二月,以敬神为主,祈求来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其中,游神活动尤为盛大,各村将集体巡游,并有醒狮、舞龙、飘色。
湛江吴川年例的由来与习俗是怎么回事?
茂名、化州、高州、电白县、信宜及邻近的湛江、吴川一带的农村每年都会举办年例,各地举办地年例的时间各不相同,集中在过完春节的农历正月、二月份,其余一些“翻秋”年例(在秋收后的一个月举行,大都是在农历三月至十一月)则每个月都有,年例节一般一个村庄为同一天,少数两天。也有附近数条村庄的。
什么是吴川“梅录年例”
在年例开始前,各家各户就已经准备了鸡肉,猪肉,鱼做成一副“三牲”供菩萨享用,叫做“摆忠”或"摆灶",一般是在正月年例的夜晚,各家各户都居中在一处一起拜神,后是大放鞭炮。正年例的早上,菩萨出游巡门,人们抬着菩萨挨家挨地走,还跟着个道士,到了一家就手舞足蹈,念念有词,陪着菩萨共。
什么是年例
年例礼俗以敬神、游神、摆宗台(做醮亦称摆醮)、祭礼为核心,并伴以各种民俗文化表演节目和宴请亲朋好友,而开展的群体性祭祀活动;主旨是酬谢天地神祖恩德,驱邪祛疫,祈祷风调雨顺、百业兴旺、国泰民安。年例从农历正月初二起至二月底,各村均有不同日期的年例日,年例日主要集中在新春期间。一般年例日期。
什么是“吴川年例”?
一般到了年例那天各个家都会办几桌请亲戚朋友们来的,他们都会带上一些水果或是饮料去的 ~但是却不会给红包就是了!这应该是吴川的一个特色之一吧!如果你有什么朋友在吴川的话不妨问一下他家是否办年例!因为不是每家都会在年例办桌的 !有些则是自家人一起吃顿饭就行!
年例的来历
“年例”活动最初是由冼氏家族而兴起。史料中说:“冼太夫人的后裔他们按皇帝当年对冯氏家族祭祀和游神时的特许口喻,可以组织12支长号,每次可连续打12下铜锣,连续燃放12声响炮。尤其逢元宵节,冼太出游旧城时,随后队伍有几百米长,旌旗招展,锣鼓喧天,鞭炮齐鸣,气氛热闹,情绪激扬。”现在这种“。
年例的来历
然而在粤西岭南一带,在春节之后仍有特别的节日要过,那就是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间文化习俗――年例。 年例是广东茂名、湛江地区(包括吴川[1])民间过年最隆重的一个节日,在农村素有“年例大过春节”的说法,也是粤西地区最具特色的一个节日。年例期间,家家张灯结彩,村镇街道布置彩楼、彩廊、画廊等,路旁插满彩旗,。
什么是年例?
所谓年例,即是年年有例!在汉族众多传统节日中,春节可算是最为热闹的。然而在茂名全市乃至湛江吴川一带,有一个比春节还要重要的节日,那就是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间文化习俗
年例的来历和含义是什么?
年例萌芽于岭南古老的祭祀。经过近两千年变迁,在化州“跳花棚”、雷州“走清将”、徐闻“罗卜戏”、吴川“舞二真”之中,依然能感受到古傩的魅力。年例最初是祭祀仪式,是扩大的元宵节、春节、庙会,包括祖先迁移落脚纪念日等在内的综合节日。年例有一套完整的程序,重视祭祀仪式。部分保留明清时期。
粤西地区的年例习俗的来历
一说:相传粤西的“年例”是由道教上元节(民间元宵节)衍化而来。自汉唐以来,北方文化习俗逐渐渗透粤西大地,其习俗与本地习俗庆祝丰收、祈祷祭祀相结合后,逐步演变成现今隆重热烈、极受村民重视的民俗节日。一说:它是上元节、庙会、粤西地方各村村民祖先迁移落脚纪念日等综合起来的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