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解广西道公超度亡灵
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丧葬习俗有哪些
停丧:停丧日期,视其家贫富而定,一般为三五日。孝男穿白衣服,头戴竹纸帽,腰束麻带,脚穿草鞋;孝女亦穿白衣服,腰束白带,头扎孝巾,脚亦穿草鞋,日夜守候在棺边痛哭,以示忠孝。前来吊丧的亲朋,均戴麻巾。男的束于左臂上,女的扎于头上,以示哀悼。道公日夜念经文。给死者超度亡灵。出殡。
广西少数民族的婚嫁丧葬
6. 京族的丧事非常隆重,父母死后,要为死者修斋作道,俗称“做功德”。父母病逝,孝子要到族内各家去报丧,如果是母亲去世,还要派一族兄到外家报丧。广西的其他少数民族,如苗、侗、回、彝、水、乞佬等,丧葬习俗大都也实行土葬,且都有超度亡灵的习惯。各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葬俗。
思灵乡民俗古迹
竹马舞是思灵乡和禄新乡流传甚广的传统舞蹈,舞者以竹子编成马形,外饰以红白纸,边舞边唱。据老一辈艺人讲述,竹马舞源于古代兄弟三人,法号分别为三清、三宝和三元,他们以师公、道公身份行医驱邪。后来,他们创立的派系传承了各种法术、唱腔和舞蹈,竹马舞成为了师公戏的开篇表演。竹马舞起源于丧事或疾。
瑶族宗教道教与固有宗教的融合
相比之下,道公信仰“三清”,属于道教或文道,他们的经书多包含神咒和预言。法器则与汉族道士的基本配备相似,包括锣鼓和钹。道公的职责在于主持斋事和超度亡灵,他们的地位因其能传达神灵意愿而受到村民的尊敬,有的甚至成为村寨的领导者。在瑶族宗教活动中,师公和道公常常与巫师“那曼”(金门支瑶族)。
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丧葬习俗有哪些
3.悼唁、守灵 装棺入殓后,孝男孝女一律披麻戴孝,席地坐在灵柩两旁,守灵期间,亲生子女一律斋食。请法师超度亡灵,设坛开吊。在死者埋葬前一天,亲朋好友祭三牲果品,读祭文,送挽幛,以追念死者功德。4.出殡 出殡前,孝男跪拜于地,让灵柩从身上掠过,长子引幡,亲友后跟,在路口让外家“拦路祭”,。
广州做道场做功德的方式 广西做功德的习俗
广西做功德的习俗 广西宾阳、上林等地,当父母弃世,即延僧道、尸公(巫师)诵经超荐。同正人在守灵期间,亦请僧道作道场,“作道场时,惟道公则食荤菜。打醮或一日,或三日,视乎丧主之贫富,不能一律”。”而在凤山等地,除了两天两夜的开路仪式外,在开路下葬唱诵的是正宗的经书文字;而如果。
客家人把七期称为什么 两广一带做七是怎样的
客家人把七期称为“酬七”、“筛七”或“做七七斋”。每届七期,多数地方的孝子孝孙要着孝服备牲醴哭诉祭奠,有的还请僧道做法事超度亡灵。其中四七为“妹子七”,该日的开销全由出嫁女负担。大埔人将做七称之“奠七”,做三七时,用“纸糊灵屋,谓魂帛入灵”,且“设席加厚,以谢前时用事。
乡下的道公是属于道教吗?
中原地区的正一教和太一教传入广西后,经过壮族本土文化的改造,已经和严格意义上的道教大相径庭,而是一种民间信仰化的宗教,其神职人员称为“道公”。道公佬是粤西人对民间专门赶鬼、除病、造屋择日、看八字、解关、占卜、看相、超度亡灵、打醮、安神、安花等活动神职人员的称呼。粤西民间道教是从。
急求有关壮族的婚姻,扫墓,丧葬,鬼节等的过程细节!!!
给死者超度亡灵。出殡出殡日子时辰,由道公定,多在白天,且定在下午后。出殡时,先由亲属一人提着装有鞭炮、纸钱的篮子走在前面,一路燃炮撒纸钱。道公一路敲锣打鼓,持利剑在前开路。灵柩紧跟道公之后,披麻带孝的孝男孝女扶着灵柩前面,亲友送葬的队伍在后面。行进途中,灵柩绝对不能着地,直至墓地。到达墓地后,下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