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解遇事不顺反求诸己的典故
反求诸己的典故和感悟
出自《孟子》:“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诗》云:永言配命,自求多福。”译文:爱别人却得不到别人的亲近,那就应反问自己的仁爱是否够;管理别人却不能够管理好,那就应反问自己的管理才智是否有问题;礼貌待。
反求诸己的典故
战国·孟子《孟子·离娄上》:“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西汉·司马迁《史记·夏本纪》写道:“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宋·程颢、程颐《二程全书·伊川易品三》:“君子之遇艰阻,必反求诸己,而益自修。”
古人云"君子反求诸己","小人无错,君子什么意思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诸”是“之于”的合音.碰到困难,君子力求自己解决,小人总想依赖别人。具有君子品行的人,遇到困难首先想到的是要靠自己去解决,不到万不得已不去求助于别人。而不具备君子品行的人,遇事总是习惯于求助于别人,而不是靠自己的去解决。
反求诸己什么意思?有什么典故?
【典故出处】:先秦 孟轲《孟子 公孙丑上》:「射者正己而后发,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 【成语意思】:诸;之于的合音;反过来从自己身上寻找原因或对自己提出要求。 【成语注音】:ㄈㄢˇ ㄑㄧㄡˊ ㄓㄨ ㄐㄧˇ 【通用拼音】:fǎn qiu zhū jǐ 【拼音简写】:F。
请问“反求诸己”是什么意思?
【解释】:求:追究,寻求;诸:“之于”的合成词。反过来追究自己。指从自己方面找原因。【出自】:《孟子·公孙丑上》:“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译文】:不怪比自己射得好的人,而是反过来找自己的原因。【示例】:君子之遇艰阻,必~,而益自修。◎《二程全书·伊川易品三》。【。
反求诸己的上一句是什么意思
反求诸己的上一句是行有不得,意思是行动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整句话是行有不得,反求诸己。这句话出自《孟子·离娄上》,含义是:行动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就应该反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孟子名轲,邹国人,战国时期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是孔子之后、荀子之前的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
反求诸己什么意思?有什么历史典故?反义词和近义词是什么?
」 〔注解〕(1)典故或见于《礼记.射义》、《孟子.离娄上》、《孟子.公孙丑上》。 〔参考资料〕■《礼记.射义》射者,仁之道也。 射求正诸己,己正而后发;发而不中则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 孔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 ■《。
推己及人推己及人,反求诸己,将心比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意思是:充满慈爱之心的人去爱别人推己及人,是用自己的心意去推想别人的心意。指设身处地替别人着想。 重点词汇:推己及人 [成语解释]用自己的心意去推想别人的心意。指设身处地替别人着想。 [典故出处]《论语·卫灵公》:“己所不欲推己及人,勿施于人”朱熹集注:“推己及物。” 译文:“自己不愿意的推。
孟子的典故
一、孟母三迁 从前孟子小的时候,父亲早早地去逝了,母亲守节没有改嫁。孟子的母亲对孟子的教育很是重视,管束甚严,希望有一天孟子能成才为贤。一开始,他们住在墓地旁边。孟子就和邻居的小孩一起学着大人跪拜、哭嚎的样子,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孟子的妈妈看到了,就皱起眉头:“不行!我不能让我。
朱熹的介绍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行有不得,反求诸己”的“接物之要”。 这个“白鹿洞书院”后来成为我国著名的四大书院之一,而其“学规”则成为各书院的楷模,对后世发生了巨大影响。 1181年朱熹解职回乡,在武夷山修建“武夷精舍”,广召门徒,传播理学。为了帮助人们学习儒家经典,他又于儒家经典中精心节选出“四书”(《大。